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府文件 > 县政府文件

阳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西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西府〔2022〕10号

发布日期:2022-08-17 11:00:32   来源: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阳西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业经九届二十五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科协反映。



阳西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8日         


 

阳西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粤府〔2021〕76号)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我县“十四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遵循这一指导精神。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阳西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县各镇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主题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稳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完成“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0年阳江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2%,低于全省12.79%的平均水平,阳西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科普的需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县内城乡发展不平衡,镇、村一级科普人员紧缺,面向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的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均衡,科普智慧化传播水平不够高;科普投入不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形势不相匹配,与珠三角其它兄弟县(市、区)仍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阳西县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对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产业化推动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阳西力量。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投入保障。配合落实好省出台的《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的实施。激发县内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大力推动科普产业化、市场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探索科普供给新方法、新路径,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优化供需匹配度,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扩大交流合作。加强阳西与其他县(市、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融合发展和交流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学素质交流,共筑对话平台,增进开放互信,深化创新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阳西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各地、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避险自救、身心健康等知识,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县内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活动并逐步提升活动的质量水平。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县内中小学校要配齐科学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实验员,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科技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科技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继续推动“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支持学校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农业数字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学校、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动员和组织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生理卫生、自我保护、安全健康等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至少30名科技辅导员。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阳西县乡村全面振兴。

  ——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服务“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乡镇党校教育培训课程和内容,针对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新思想、新政策、科普知识、先进性教育等方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课程,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意识和生产技能。

  ——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平台建设。推动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等级认定,加大高素质农民、农村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培养大批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机构、教育机构的作用,面向农村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面向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争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到阳西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加强农村科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科普基础设施,推进乡镇农村学校科技馆、少年宫等建设,提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频率,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农技驿站、农村夜校、科普惠农服务站、农家书屋等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普中国乡村e站转型升级,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农村落地应用。

  (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建设。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智慧蓝领、南粤工匠等活动,加大先进典型评选宣传表彰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大力强化技能创新。积极配合省相关单位开展“众创杯”“创客广东”等创业创新大赛,以及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南粤技术能手”评选等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统筹利用人才驿站培训基地,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动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渠道。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外卖、快递、直播、网约车、网约服务等新兴领域、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内容、渠道途径、方式方法,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聚焦老年人就医、消费、金融、文体活动等高频场景,采取适合老年人的图文、视频、音频等方式,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推动更多阳西本地优秀老专家在阳西本地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科学履职能力和水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机制,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和重要内容。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等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

  ——在考核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任职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

  四、重点工程

  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六项重点工程,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开放有活力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整合,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多渠道推进数字科普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强力推动智慧科普建设。对接省、市建设阳西县数字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领域、多终端、全地域、全渠道分发的阳西数字科普特色品牌。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智慧科普传播能力。依托阳西县数字科普一体机做好科普宣传教育,打造阳西本土的科普传播品牌,提升智慧科普传播能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下沉。

  ——大力繁荣科普创作。建立健全科普创作激励机制,支持学校、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单位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生产适合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广的科普融合创作作品。举办阳西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和优秀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带头人,做好优质科普资源的共享服务工作。

  ——促进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深度融合。融媒体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设立科普专题、专栏、专版。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建立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科技界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鼓励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楼宇电视等各类媒介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二)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和支持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成果、科研重点项目或者重大项目成果科普化,通过公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视频、图书、实物模型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推介。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企业利用社会资本整合科普资源和创新要素,开展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科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教育、科技、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发布科技项目指南时,应对具有科普价值的科研项目提出科研成果科普化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利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本建设的国家和省各类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创新创业基地等可以优先申报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社会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以社会资金建设的实验室、科技基础设施和购置的科学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为科普活动提供服务。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开放科普资源。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鼓励科学家担任科普导师、传媒科学顾问等,参与科学教育与传播相关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落户阳西的大科学装置(备)开发科普功能,推动国家、省、市、县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依托现有的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等设施和资源,宣传科学家精神,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普工作者的宣传表彰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和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阳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根据实际编制科普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科普场馆,在基层公共设施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科普场馆,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

  ——创新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科技馆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创新构建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现有科技馆的改造升级和功能拓展,争取到2025年建成新的阳西县科学馆。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加大特色科普展教品研发和共享。

  ——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创建、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到2025年,全县新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以上,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以上。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加强科普旅游教育基地联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科普小镇建设,突出科普元素,创新科普亮点,打造科普氛围浓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辐射带动力强的科普小镇,争取到2025年,建设广东省科普小镇1个以上。

  ——加强各类科普阵地建设。结合教育城、游学研学基地、自然保护地、主题公园等规划建设,促进相关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和综合利用,建设各类科普馆。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车站、码头、宾馆、银行、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列车、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设施或者提供科普服务。

  (四)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级各类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建立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纳入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加强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建设,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加强应急科普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在日常科普中融入应急理念和知识,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急科普主题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配合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县级学会、企业(园区)科协、新经济组织科协等阵地为依托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社区书苑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

  ——加强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县内每个机关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要有至少1名科普专兼职人员,鼓励企业设立科普岗位,鼓励学校开设科普相关课程。加强对科普人员培训和研修活动,支持和鼓励学校、行业组织等举办科普人才研讨会、交流会等,增进科普工作交流合作,提升科普能力。对科普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各类科普奖。

  ——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按照“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要求,依托科普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社区)服务中心、学会(协会)等,建立和壮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教师、医生、学生、媒体工作者等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科技志愿服务队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筹建科技志愿者动员会,探索对接科技志愿服务资源与社会需求,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持续举办具有阳西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阳西”品牌。制定出台科技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制度,开展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基层行、科技志愿优秀项目展评、科技志愿工作骨干培训交流、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

  (五)实施科普产业繁荣工程

  制定实施培育和壮大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加强科普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科普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

  ——加强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县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主要部门可以设立财政性科普产业促进项目,加大对公益性科普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科普产业用地享受科研用地同等待遇。加大对科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兴办各类科普文化产业,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科普产业,逐步实现科普产业的投资多元化。

  ——推动科普市场化产业化。加快推进科普展览、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玩具、科普旅游等科普产业发展,依托线上线下结合、专业化的交易会、博览会等科普产业发展交流与服务平台,促进科普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加强推动科普产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完善具有阳西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

  ——推动科幻产业发展。支持科幻主题场景建设,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和科幻主题公园等。加强科幻人才培养,培育科幻原创团队,支持举办各类科幻主题活动。

  (六)实施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丰富交流合作内容,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价值认同,提升开放交流水平。

  ——拓展交流渠道。积极参与重大科普活动和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加强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技人文交流。开展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

  ——加强“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深化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旅游会展等领域合作,逐步探索和拓展其他领域的交流互鉴。探索科学素质建设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活动、科学教师培训等人员交流和合作。

  ——加强与其他县(市、区)科普交流合作。加快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科普共同体。坚持统筹推进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打通科普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节点障碍,通过片区交流、成立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阵地共建。促进阳西与大湾区其他县(市、区)科技工作者“所能”和社会“所需”精准对接、相互共享、相融互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统筹总体《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阳西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将有关人、物纳入本部门相关的规划和计划。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县科普联席会议)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因地制宜制定阳西“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全面推进阳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县科协要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负责牵头制定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各有关单位要主动担当作为,按照工作职责,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建立健全机制

  建立健全科普动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专兼职科普人才和志愿者积极性,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建立监测评估和激励机制。依照《科普法》和《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统计工作,为本方案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适时对各镇、各部门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通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完善保障条件

  配套相关规划。县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和制定促进我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激励措施,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保障水平。

  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县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财政、税收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理论研究。围绕有效应对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挑战,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开展科普对象、手段和方法等研究,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

  (四)明确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21年,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或措施,并做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22-2025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检查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及时补齐短板,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总结表彰。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附件:阳西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工作分工表.pdf


  部门解读:阳西县科学技术协会关于《阳西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