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阳西 > 县情 > 城市建设

发展区域配套 推动新城建设

发布日期:2014-10-28 11:09:12   来源:阳江新闻网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阳西县新城宽阔的迎宾大道。

阳西开启新城建设恢弘大幕

从沈海高速阳西织镇出入口左转,沿着迎宾大道一路行驶,在大道两旁开阔的工地上,一道道钢筋柱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大型塔吊挥舞铁臂,一个个重型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来回奔跑的运输车辆与五颜六色的安全帽交相辉映,形成了施工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新兴综合体呼之欲出。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唱响漠阳大地之时,阳西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已初露峥嵘。在依托中山火炬产业转移园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走出工业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的困境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已明显带动了城镇化,一个辐射产业转移园,承接阳西县城的阳西新城正在火热推进……

产业转移促进阳西发展

进入阳西县城,只见一片片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伫立,改造升级的城区主干道让人感觉格外清爽,一幅崭新的现代都市图画映入眼帘;而在阳西园区,目所及处是一排排林立的标准厂房,一处处沸腾的建设工地,让人处处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而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

欠发达地区的幸福追赶,快马赶超,离不开工业化的推进。而在阳江等后发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多地借助着产业转移园的力量。阳西近几年的城镇化大发展,就得益于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的力量。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58亿元,年创税3500多万元,成为引领阳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经过几年的发展,阳西县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10.05平方公里拓展到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是2005年的2倍。

产业转移园带给当地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农民不出远门,在家门口直接“转移”当工人。“我现在每天都早出晚归,从公司回家只需要10多分钟。”家住阳西县塘口镇的叶计月说。她以前在中山上班,2009年11月随着工厂转移回到家乡,现在既能上班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觉非常好。据阳西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园区就业的本地户籍务工人员有9000多人,占园区务工人员总数90%以上。

随着产业转移园的发展,阳西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回流,也直接带动了阳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据阳西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当地房地产总投资额仅2678万元,2012年达到8.23亿元,4年时间增长了30倍;在销售方面,2012年县城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2.58万平方米。


即将兴建的阳西县第二幼儿园。

区域发展亟待配套完善

在省内,粤东西北地区承接了不少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和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以产业转移园来经营。但园区生产性配套设施功能不强、生活性配套设施滞后、服务配套水平较低、园区履职能力弱等问题仍很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纵观省内外发展势头好的园区,往往是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在2011年度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中,阳西产业转移园能在同类园区中排名第二,荣获“优秀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好的配套提供的动力。与省内多数园区远离县城、远离城区不同,某种意义上而言,阳西园区就处在阳西县城的范围,它就是城区的一部分。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园区发展的诸多优势,也承担了城区拓展的任务。如此一来,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它还具有兼具城区的多种要素,比如消费、娱乐、住房等。

阳西园区在产业转移园规划建设之初,就选择沿高速路布局,与县城无障碍对接,从而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近几年来,两地投入园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约9.9亿元,完成“五纵二横”总长8.1公里的水泥道路及其配套地下排污管网、路灯、绿化等工程建设,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配套建设了员工宿舍、食堂,开通了公交专线等。

在园区外围,阳西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4亿多元,上马建设了迎宾大道、县城排水排污总渠、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园区附近建设了阳西二中等学校;建设廉租住房、公租住房共176套。县城区的道路、路灯、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家星级宾馆将投入使用。园区内外配套的完善,为阳西新城的萌芽和突起埋下了伏笔。

超前规划奠定新城雏形

今天看来,阳西新城的出现,既受益于阳西园区周边的配套完善的加速推进,也有阳西城区不断向外拓展的功劳。这是因为,阳西旧城区的规划设计、道路交通以及各种配套都只是多年前县的框架和水准,发展容量和空间受到制约。在新的城镇化浪潮下,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在双方有意或无意的推动下,阳西新城萌芽了。

从阳西二中、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宾馆、公交车、酒店、商业设施等配套如雨后春笋出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选择就近消费和置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和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配套、住宅小区现身园区周围,并逐渐往阳西县城靠拢。于是,在阳西园区的东部、阳西县城的西部,一个城市综合体异军突起,并演变为阳西新城的雏形。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阳西园区发展的初期,由于配套尚未完善,企业和工人都会尽可能地选择距离县城近的地方消费。此后周边配套的逐渐完善,更加快了这一趋势。另一方面,阳西县对县城建设方向和区域发展重点重新进行调整定位,向西北扩移,为县城建设提质扩容打基础,以园区为依托,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毫无疑问,二者的相向运动最终会找到一个接驳点,而这个点便是阳西新城。

不常到阳西的人会惊喜地发现,沿着迎宾大道从高速路口一直向前到人民大道圆盘,沿线周边区域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形成了较为集中的高档楼盘聚集区。事实上,东至人民大道,西至中山火炬园、南到丹宵中路、北至迎宾大道,这都属于悄然兴起的阳西新城的范围。

中阳商业街·未来城备受市民关注。

粤丰投资

给力新城建设

在阳西县城离高速出口不到一公里处,可见一条全新的纵向通道——新城中阳大道,北连迎宾大道,东经兴业路连接迎宾大道支线,南连丹宵中路达御景湾俱乐部。中阳大道作为阳西新城重要的区域干道,也是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工业转移园唯一一条商业景观大道。除了中阳大道,丹宵中路等一批路网建设工程、市政配套工程及商住项目工程——中阳商业街项目,均出自阳江市粤丰投资有限公司的大手笔。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去年初,这家城市建设与园区地产综合开发商强势进驻园区,他们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中阳大道等道路的基础建设,同时实现“中阳商业街”第一至四期超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住楼盘建设工程,近500栋联体住宅已全面建成封顶。正因为速度快、质量高,他们在阳西行业内有了一个新名称:粤丰速度。今年“五一”,联体住宅C期也将迎来新一轮,也是最后一期花园联排的公开认筹与发售。

笔者了解到,在阳西业界,越来越多的人把中阳商业街未来城视为阳西新城的核心。这个阳西新城门户的商住综合体,创新阳西城市人居与园区地产综合开发模式,打造阳西首个超大型商住综合体,规划开发联体住宅集群、电梯高层洋房、时尚商业街区;项目总占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中阳商业街未来城建成后,粤丰投资还将重资打造阳西首家建筑材料一条街,促进新城中心商贸繁荣,提升阳西城市人居品位。届时,借助已贯通的兴业路,中阳未来城将实现与阳西县城的无缝对接,粤丰投资所提倡的“造阳西一个未来”这一核心开发概念也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美好前景

带旺新城置业

有人这样描述交通的重要性:路通、人通、货通、财通,一通百通。事实上,一个地区如果交通闭塞,发展经济就相当困难。只有交通上去了,才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毫不客气地说,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也是城市向外拓展的纽带。越接近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越容易成为城市新中心。纵观粤西城市拓展的进程,大部分方向都是往广州方向延伸,处于城市交通枢纽的地段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将会变成新的城市中心。

阳西县城近年已建成的连通沈海高速阳西出入口和城区的迎宾大道,是一条8车道的景观大道、交通干道,外连阳江市区、粤西及珠三角,内连中阳大道、人民大道等区内多条主干道,交通辐射优势明显、地段升值的潜力大,随着区内路网不断完善,必将进一步推动阳西县城过去不被看好的西北区域整体发展,从而改变阳西城市格局,这也是阳西新城的前景所在。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粤丰投资所主导的阳西新城建设,重点项目不只是中阳商业街未来城。其30米宽的兴业路、24米宽的宏业路、40米宽的汇景大道、30米宽的御景路,或已破土动工,或正积极谋划,一张规划科学合理、路网四通八达、配套日渐完善的交通网络,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给阳西新城注入动力,支撑其发展的,不只是交通,全新规划的阳西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粤丰农贸市场、阳西新车站,规划占地十余万平方米的公园也正在加快推进,新325国道、高速出口、未来高铁站也在新城周边。有理由相信,随着该区域整体投资开发的持续推进,阳西新城开发规模与建设速度必将更上一层楼,不久的将来,一座商住两旺、出行方便、生活便利的宜居创业新城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而阳西新城作为居住和投资的价值也将进一步显现。

撰文/邱洪森 陆超   摄影/邱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