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阳西 > 旅游 > 名胜古迹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稿 阳西:非遗“活”起来 文体“火”起来

发布日期:2023-06-11 10:58:04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图片

  搂大头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阳西非遗项目。受访者供图

  图片

  孩子们在阳西县图书馆静静地阅读。

  图片

  “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是阳西文化特色品牌之一。

  图片

  省级文保单位七贤书院。


  清晨时分,西湖公园的健身路径迎来了一群“晨跑族”,他们在慢跑中迎接新的一天;随后,文化馆、图书馆也敞开了大门,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大餐”;夜幕降临后,体育场馆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在运动中挥洒汗水,尽享全民健身的乐趣。

  这是阳西群众幸福充实的一天,也是阳西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阳西人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更加丰富的生活内涵,让文化体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为此,阳西县近年来不断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步伐,积极促进非遗项目“活化”保护,着力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和阅读活动,致力于将高雅艺术送到基层,通过加快建设体育场馆,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使阳西人的日常生活更有乐趣。

  打造县级非遗工坊 让非遗项目走进生活

  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孕育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沙扒古法制盐等27个非遗项目跻身阳西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这些非遗瑰宝为阳西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阳西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阳西县举办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暨县级非遗工坊授牌仪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

  据了解,东水造纸、搂大头狗等28个阳西非遗项目此次跻身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行列;阳江剪刀锻制技艺非遗工坊、沙扒古法制盐技艺非遗工坊等6处县级非遗工坊在活动期间被授牌。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阳西县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非遗项目带到广大群众身边。2023年阳西县楹联文化展览暨书法挥毫活动,在阳西县博物馆拉开帷幕,吸引广大楹联爱好者驻足观看;阳西县非遗大讲堂开在织篢镇凤地学校,让非遗传承和保护“从娃娃抓起”;非遗课堂搬进了阳西县图书馆,读者可以学习织篢竹编的非遗技艺……

  值得关注的是,非遗项目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同时,也擦亮了阳西的城市品牌。今年3月,阳西县举办“中国楹联文化县”授牌仪式,标志着阳西楹联文化建设提升到新高度,文化强县建设取得新突破。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楹联文化在阳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楹联活动丰富多彩,楹联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跻身“中国楹联文化县”的同时,阳西二中、丹江小学也成为“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有力地促进了阳西楹联文化的传承和人才培育。

  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方面表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让更多隐藏在民间的“非遗瑰宝”绽放绚丽的光彩。

  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文化吸睛“悦”读

  随着高考的结束,阳西学子也将陆续迎来一年一度的暑假生活。每年暑假期间,阳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格外吸引学生群体的目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阅读活动,使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异彩纷呈。

  近年来,在阳西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项目同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总馆为“主干”、分馆为“分枝”、基层服务点为“叶冠”的立体化“树形”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面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场所提质增效,为阳西群众打造“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2021年10月,阳西县文化馆完成改造,13个功能室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并于同年11月获评国家二级文化馆。依托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和人才基础,阳西县文化馆为城乡公共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暑假期间,该馆将为学生群体举办书法专题展览、音乐系列主题讲座、少儿造趣嘉年华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如今,阳西县图书馆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智慧书吧”的建设,让阅读更加便利。该馆现有馆舍面积6327平方米,营造出温馨的阅读环境,暑期将开展各类阅读宣传推广和科普教育服务活动,旨在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

  阳西七贤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宋朝设置的大圩站,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阳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如今,作为阳西县博物馆的七贤书院焕然一新,成为阳西的“文化高地”。

  由于古建筑保护成本高、修缮难度大,七贤书院此前曾年久失修,存在建筑结构破损等问题。为此,阳西县结合广东省县级博物馆全覆盖工作,对七贤书院进行专业修缮并打造成为县博物馆。除了传统的博物馆功能之外,七贤书院还是阳江市文艺创作示范基地,诗歌朗诵活动将阳西的“诗与远方”娓娓道来,书院文化内涵日臻丰富。

  文化活动接地气 高雅艺术进基层

  “创建文明县,守护文化阵地……”作为阳江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阳西山歌协会会长,年过七旬的谭闰瑜为古老的山歌赋予了新词。阳西是“广东省山歌之乡”,阳江山歌在这里流传千年、历久弥新。从民间小调到省级非遗,阳江山歌在阳西家喻户晓,也成为最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手段。

  悠悠山歌随兴起,一缕古韵随声来。谭闰瑜不仅将阳江山歌唱到了田间地头,还唱到了渔港渔船。他的歌词中既有诙谐幽默的民生故事,也融入了扫黄打非、反电诈等生活常识,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能够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除了开展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以外,阳西在实施文化惠民的过程中,还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的开展,目前已成为阳西文化特色品牌之一。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沙扒镇举办月亮湾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暨“高雅艺术进基层·走进月亮湾”活动。阳西本地音乐人在现场为游客带来《牧海耕田·阳西味道》《我在阳西等你》《月亮湾情缘》等原创歌曲,让广大游客在领略滨海旅游风情的同时,还能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演出现场吸引了超过8万名游客,有力地推动了阳西文旅融合发展。

  在提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阳西还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2022年8月,以“塑说乡关情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阳西站活动在沙扒镇举行。展览不仅带来了反映农业农村题材的《肥年肥舞》《丰年》等优秀作品,部分作品还在沙扒镇渡头村、儒洞镇边海村进行展览,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高雅艺术作品。

  全市首座乡村足球场落户 全民健身火爆一“夏”

  随着哨声吹响,球员们迅速进入你来我往的对攻状态,场上攻势一波接着一波,高难度的精彩进球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和掌声……谁能想到,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足球盛宴”,居然是在阳西县沙扒镇的前海村足球场举行。

  今年4月29日,2023年沙扒镇前海村首届乡村振兴足球邀请赛拉开战幕,全县160名足球爱好者共享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名不见经传的前海村之所以能够举办“村超”,得益于当地今年兴建了阳江市首座乡村足球场。

  今年1月下旬,前海村这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七人制足球场投入使用。足球场由前海村乡贤捐资带动,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村里筹集资金近60万元,崭新的绿茵场也成为前海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举办足球赛,目的是用足球把前海推介出去,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沙扒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干部张德敖说道。

  盛夏时节,阳西县城的全民健身氛围同乡村足球场一样火爆。每天晚上,在阳西县王牌乒乓球俱乐部都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击球声,乒乓高手在这里“玩转”小小银球。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群众性体育组织,该俱乐部由一群爱好乒乓球的阳西群众自发组建,目前已培训了18名青少年乒乓球人才。

  为了更好地夯实体育人才基础,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县教育局、织篢镇凤地学校,共同组建了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邀请专业足球教练定期为学生授课,旨在推动阳西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这项公益项目能够切实解决学校足球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对促进教学与文体融合发展具有深刻意义。”阳西县织篢凤地学校校长赖宗桓介绍,基地不仅提供了专业场地和教练队伍,还能帮助学校组建足球队,让更多学生来参加足球训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

  近年来,阳西已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2022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上洋镇双鱼城村成功举办;县体育馆预计今年底竣工,未来将承办大型赛事;阳西县游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日前成立,在培养游泳人才的同时,助力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