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村
漂亮新楼难掩马车古村风韵
破落的大屋犹可见当年的兴盛。
现在当凳子用的大石条。
上图:宛如一朵祥云的古树。
走进阳西县新圩镇马车古村,村中四五层高的新楼不在少数,然而吸引我们目光的并不是这些漂亮的新房子,而是村前屋后的那一块块巨大石条以及被幢幢新楼所包围的古屋。如今,古屋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依旧古色古香。石条也是零零碎碎散落在村头,却让人联想到当年村子的兴盛。
古屋
残垣断壁见证历史沧桑
近日,在村干部陈石胜和陈永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马车古村,从两栋新楼间穿过,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古屋门口。陈石胜从古屋旁一户村民家中拿来钥匙开门进去,地上的杂物和院子里的杂草让笔者无法下脚,只能站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四处观望,感受古屋的历史沉淀。
陈石胜介绍,清朝晚期,大地主陈玉生从广西辞官回乡,在村里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坐北向南的方形大院落。大院四周建有围墙、炮楼,共有房屋108间,由前厅、正房、后楼和花园组成。建筑奇伟复杂,回廊曲转,曲径通幽,客厅、卧室、厂房、仓库、厨房、工人住房等一应俱全,古屋之宽大超越空前。
如今,108间古屋不复存在,原址上都盖起了新楼,仅剩下5间古屋的残垣断壁。我们走进古屋,北面两间屋顶上长满了火龙果,根须长达5米,从屋顶直插地面,门口均被乱石和杂草堵住,屋内堆满了废弃的杂物,两间古屋长约12米、宽6米、高5米,窗上的雕花精致美丽,屋梁上的古木依旧坚挺。
随后,我们转入到南面两间古屋,里面相对干净,没有杂草,墙壁上的青砖清晰可见。一间古屋的屋顶有一个大漏洞,阳光透过漏洞直射地面,光线中灰尘仆仆让人眼花缭乱。站在另一间古屋正中央,陈石胜说,自己脚下曾埋有宝藏,上世纪80年代曾被人掏挖过一次,具体详情不得而知。
旧址
田园风光依然美丽迷人
走在马车村的池塘边,水在微风的轻拂下闪闪发光,我们绕着池塘走一圈,发现多棵古树下都是休息、纳凉的好地方,十分惬意。这个池塘也是陈玉生庄园的一部分。说起大庄园,马车村民并不陌生。当年陈玉生从广西辞官后将大批钱财运往马车村,所建庄园占地面积达4公顷。
据史料记载,庄园大门朝南,设有一道大闸,闸门西边是马房,共20多间;东侧是祖屋,闸门进去10米是正屋大厅,穿过正屋再往北进入20米是花园门口,花园后有一座三层高楼,墙上有枪眼,居高临下可控制整座庄园。高楼后还有一个花园,园里建有果林、花圃、假山、凉亭、池塘、蛙池。当时挖池塘时,将泥土堆放成一个小山,并在小山上建造琉璃亭、八角亭、龙泉亭。当时池塘有两道柳堤从中穿过,将池塘分成几块,两堤间还有一块稻田,徜徉其间,可饱览南国之田园风光。
庄园虽然消失,但旧址上的自然风光仍在。当年堆放泥土的小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竹子、树木,放眼望去高大、挺拔。树木生长浓密,好像不给山体留一点透气的空隙,树木间有各种小鸟在叽叽喳喳鸣叫,悦耳动听。
马车村周围地势平坦,登上一村民楼顶环顾四周,远方群山环抱、层林尽染。走在田坎上,田间蛙声四起,蜻蜓点水,蝴蝶双飞,一派自然和谐景象。村前屋后也是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如同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古树
枝繁叶茂村民休闲自娱
在马车村,除古屋、庄园旧址外,还有一棵胭脂古树也十分吸引人。陈石胜说,古树生命力强,台风刮不倒,日晒雨淋更不惧,村民将其奉为村里的平安树、吉祥树。
远远看去,古树显得十分低矮,但枝叶茂盛、均匀,宛如一朵祥云。走近一看,主树干不足2.5米高,但需3位成年人手拉着手才能合抱。主树干分叉共“生”出5条树枝,每条树枝都长得弯弯曲曲,奇形怪状。整棵树的高度不足30米,但树冠投影面积有200平方米左右。
主树干中间呈空心状,有两个洞,其中一个洞足够一个6岁小孩自由出入。陈永安说,小时候他们常在树洞里爬来爬去玩,但最近30多年以来,钻树洞的人少了,有一个树洞逐渐“愈合”,小孩也很难进入。数十年来,他们发现古树几乎没有长高、长大。
说起这棵胭脂古树的树龄,村中有人说200多岁,也有人说300岁,甚至有人说500岁,但具体多少,谁也说不清,也无史料记载。
“我们村建立于清代,至今大约300年历史,这棵树一直存在。”陈石胜说,村里几乎没有关于胭脂古树的故事或传说,祖辈们只说是村里的平安树、吉祥树,后人不许破坏。“前几年有人想买这棵树,因属于集体所有所以无人敢卖,如果谁卖了,就一定会成为村里的千古罪人。”村民陈植仔严肃地说。
为保护古树,去年村里集资将水泥路修到古树旁,并用砖在树下四周镶嵌成一个圆形花基,沿路还安装了路灯。如今一到晚上,常有人到树下休闲纳凉。
文化
兴建两宫传承当年荣耀
据传,约在清朝中期,马车村先后建起了祖宫和新宫两座庙宇,其规模之大,装饰之美,在当时名震一方。当时的马车村商铺林立、贸易繁荣,村道宽敞,一派兴旺。
在繁荣、兴旺、富裕之下,马车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清代,村中陈泗昌曾任安徽省离翻府主管官员;陈辉昌曾任四川省宁国府主管官员。这二人是两兄弟,荣归故里后建起一座大屋,名叫“竹园”。
马车小学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清末民初,马车小学是新圩最好的一所小学,旧仓、深水、电白、望夫一带子弟都来马车上学,学校不仅有宽敞的教室,还有装备齐全的教学设施。
经历历史的变迁,解放后祖宫和新宫先后被拆,原址上也一片萧凉,今天马车小学也变为“新圩小学马车分教点”。今年初,马车村成立传统文化建设筹备小组,计划重建两宫,继承和发扬马车优秀文化传统。
据筹备小组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筹集到部分资金,资金一旦筹集到位即可动工建设。两宫建好后,届时还会增设书架,摆放有关马车村史的书籍,并将村中古屋内的文物安放于内,让村民了解村史,传承当年荣耀。
(文/周道来 薛晓怡 图/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