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村
图:红光村。
图:红树林。
走进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如同走进了蚝的世界。在码头附近,我们看见村民们正忙着将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蚝壳撬开,留下肥美的蚝肉。而在海里,一排排的蚝桩蚝棚、港口一只只蚝船蚝筐和村边一场场蚝宴蚝席似乎在告诉我们,养蚝、卖蚝和吃蚝毫无疑问地构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
图:吊桩养蚝。
我们首先来到了红光村的养蚝基地,现场看到,几名妇女正在往已经培育好的蚝苗上抹水泥,准备将其放到海里进行吊桩养殖。红光村蚝协会会长谢彦安告诉我们,如果天气好,水质好的话,蚝苗一个月就有指甲这么大了,三年就可以上市。顺着谢大哥所指的方向远远望去,洋边海上,一排排蚝棚整齐有序,恰似片片海上森林,吊养的蚝如一串串葡萄簇簇地挂在棚架下面,随波荡漾、千姿百态,与海边的红树林构成了一条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谢大哥介绍说,蚝生长需要一定度数的咸淡水。程村蚝场正处于丰头河、织河的出海口。这里海水咸淡适中,且港湾多,底下有丰富微生物,极适宜蚝生长。
养蚝之后自然要卖蚝了。走不到100米,我们就到了红光村的生蚝交易码头,港湾里停满了取蚝的船只,阵阵海风吹来,蚝船随着水波轻轻地摇动,有不少村民正在船边坐着休息。我们从地上遗留的散落蚝壳和空气中浓浓的海腥味来判断,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交易的盛会。谢大哥说,红光村的蚝每天平均要销售30—40万斤,最好的时候达到100多万斤,主要销往港澳台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大城市,业务繁忙的时候在码头上干活的工可达到4000余人。“平时这个时候,码头上车水马龙,一天要接待80多辆来这里拉蚝的货车,年产量可达到6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谢大哥对我们说。
看完生蚝市场后,已是晚饭时分,我们肚子也饿了,告别谢大哥,我们走进了一家蚝味主题饭店。落座之后,老板娘热情地告诉我们,蚝有“海洋牛奶”之美誉,而红光村洋边海所养的蚝具有易大、快肥、味美、肉脆以及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至于具体怎么样,我不多说,你们尝尝就知道了”。十分钟后,焖蚝、炸蚝、红烧蚝、壳炊蚝、蚝饭、铁板蚝、姜葱蚝、蚝煲鸡、蚝饼等十几种“蚝”味佳肴已经上桌。我 拿起一只炭烧蚝,身体微微前倾,轻轻一吸,蚝肉已到嘴里,虽然肉质比生吃少一分鲜嫩,却多了几分弹牙质感,配上汤汁的柔滑,汁水溢出,满口留香。
红光村简介
红光村位于阳西县程村镇东南面,辖3条自然村,总人口3032人,耕地面积1442亩,海岸线长2.8公里,有天然红树林6000多亩,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养蚝(牡蛎)业。该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近江牡蛎吊养标准示范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 撰文/李云 ■ 摄影/李善周 郑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