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阳西 > 旅游 > 旅游资讯

阳西大洲村——广东古村落

发布日期:2014-04-17 00:43:34   来源:阳西县政府信息网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经过一年多对全省上百个村落的普查、认定、编纂等抢救性工作,省文联、省民协日前认定27个村落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阳江市唯一一个申报村——阳西县织篢镇大洲村榜上有名。

    大洲村,隶属阳西县织篢镇大泉村委会管辖,村房屋坐东向西,依河而建,建村始祖何田斋,清乾隆16年从阳江来织篢,在织篢圩上行街开福记油糖铺,以经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在全国开设42间油糖铺,赚钱后何田斋来大朗买下大片土地,在河边建村,取名大洲村,又名大朗,距今有240多年历史。




摘《阳西县志》

何恬斋旧居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织贡镇大泉村委会大洲村。北纬21°45′39.6″,东经111°39′30.2″,海拔6.9米。据《何氏族谱》记载,清中期为何氏始祖何恬斋所建。旧居由前面两排旧仓、中间七座正屋、左边两横屋夹祠堂、右边一横屋、后院、四角碉楼等组成,谷仓与正屋之间是大晒场,总面阔119米,总进深56米,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七座正屋坐北向南,一字排开,之间有3米宽的青云巷相通。每座房屋布局形制相同,均三间三进,通面宽12.5米,通进深35米,占地面积431.5平方米。硬山顶,平脊,素胎瓦当、滴水,青砖墙,山墙搁檩。墙檐有彩画。旧居规模大,布局整规,是广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何恬斋旧居经历了两代人十余年修建。清乾隆二十八年,年轻时靠着利用船队运送槟榔、花生、大豆等到东海各港口售卖起家的阳西首富何恬斋,晚年却淡出了热闹喧嚣,回归田园,认为乡村聚族而居远胜于城镇百家姓杂居,于是在悠悠的织贡河畔,看中了这片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特意请风水师勘察地形,并按照风水师的指点,在村子的中轴线上先建起了七座大屋,满3年后,觉得各方面都称心如意才大兴土木,着手建整条村子。后其第七子何桂萼觉得欠缺祠堂和学馆,倡议率本族子孙相继又建起祠堂、学馆,并在村子四周砌筑围墙、炮楼等,整个建筑历经十余年。

何恬斋旧居历史悠久,至今已200余年,却依然保存完整,这与其独特的布局分不开。何恬斋旧居一面背河,三面环水,长方形遥村落,房屋高低有序,巷道纵横交错,围墙炮楼俱全,宛如宫廷式建筑,以致一些风水术士称为“竹排地”。 据《何氏族谱》记载,何恬斋当时富甲一方,也正因为“树大招风”,外村匪徒时常来骚扰。为了抵御匪盗入村抢劫,分别在村子修了围墙和炮楼两道防线。炮楼有窗口,可监视村外和发射枪弹打击来访者,守更者一发现村外有匪盗来犯便鸣锣报讯,村中青壮年便手执刀枪棍棒出动御敌。也正因为有了这两道防线,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各地绿林好汉出没,到处打家劫舍。当时阳春八甲一带的绿林好汉“领头”带着大群山贼欲攻村,可遥望村中森严壁垒,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

何恬斋旧居文化底蕴深厚。生意人出生的何恬斋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不但开私塾,聘请当地的秀才或宿儒当老师,晚年还将小半家财设了一个读书成名奖,以田租奖励考上秀才的子孙。在“恬斋公书室”,悬挂着进士、文魁、拔魁等象征着不同时期文化风貌的牌匾。而当年清皇嘉奖何恬斋 “至善人家”的大横匾也见证了这位富商的乐施好善良和尊师重教。

受这种文化熏陶,何恬斋旧居人口不多,大约300余人,但文人却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出了三个举人、两位贡生,后人中也不乏工程师、教授、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如现在美国加州大学生当中文教授的何文化博士。可谓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