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阳西 > 旅游 > 旅游景点

走进红色旅游景点,缅怀历史!

发布日期:2020-07-23 11:13:14   来源:阳西旅游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党经历96年的风雨历程,乘风破浪,留下了您奋斗的足迹;有一页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这一天,镰刀和斧头,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扬;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96年的历史沧桑,奋勇前进,见证着您坚韧不屈的品质。



走进红色旅游景点,

感受红色革命精神,

缅怀历史!


塘口梅花地

      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坐落阳西县塘口镇马山村委会梅花地村边一座小山上。解放战争时期,梅花地村是游击根据地,隶属阳江县第六区西平乡第九保。

      1946年6月,中共广东人民武装北撤,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政治处主任赵荣,六团二连指导员姚立尹和陈庚、陈枫、罗充等一批干部战士奉命留在漠南坚持斗争。他们和当地革命武装组成武工队(组),活动于阳春的先农、轮水、岗美、金堡,阳江的织篢、横山、桐油、蒲牌一带,打击敌人,扩大游击根据地,开辟新区。在革命斗争中,梅花地和武工队员们,遭到敌人数次的“清剿”、“扫荡”,经受了严峻考验,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1948年冬,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香港分局指示华南各游击根据地着手建立人民政权。

      中共阳江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和八团成立以后,领导漠南军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发展和巩固游击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下辖的金横区、路北区、路南区先后成立区乡政权和武装区队;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壮丁队,开展反“三征”(指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打击地方反动武装,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阴谋;阻敌南逃,配合解放大军歼灭逃敌……终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阳江解放胜利的曙光。


七贤书院

      七贤书院坐落阳西县织篢镇太平村,原太平小学旧址,是阳西县著名历史古迹,也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贤书院最早建于明代,它的前身是为纪念明朝抗倭牺牲将士而建的忠勇祠。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忠勇祠由于风雨侵袭而荒废,地方耆绅于是在其旧址上捐建七贤书院,以追念唐宋贤士李德裕、寇准等七人,并建忠勇祠于书院后面。

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丞相寇准以及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铨等贤士,先后被朝廷贬谪海南雷州等地,途经太平驿站食宿歇息,在此留下芳踪。这些名相贤臣在当时社会上德高望重,深受百姓拥戴,当地民众景仰其德才,怀念其功绩,建设七贤书院,供后人瞻仰。

      古往今来,各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瞻仰先贤,题诗作画。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著名诗人龚自珍,吴川状元林召棠等文人雅士曾莅临书院,留下墨宝。翁方纲为书院作碑文,镶嵌于书院后堂壁。由于政权更迭,世事沧桑,书院损毁严重,文物佚失,碑文仅存托片。只有中厅两侧天井中的两株古梅,据说是龚自珍新手栽种,是书院一大景观。

八元堂

      八元堂位于阳西县织篢镇冲口村委会仁和村西北面的马仔窝小山岗,原是陈氏宗祠,是一座两厅两进的砖木结构建筑。

      革命斗争时期,八元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之一,是筹备两阳武装斗争的大本营。以八元堂为中心的革命据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元堂,经受了战争年代血雨腥风的洗礼,留下革命前辈英勇斗争的足迹。


上洋文笔塔

      上洋文笔塔矗立于上洋镇南山海西北的南山岭顶上,塔身原为七层,通高25米,底径周长21.5米,砖石结构,空心无门,总体呈八角状。

      上洋文笔塔,据传始建于明代末年。建塔缘由,基于当地群众信奉堪舆(风水学)。现存之塔,是1941年由上洋的姚若思大力倡议,挂着纪念孙中山的名义建成。

      塔础阴刻中华民国三十年五月廿六日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奠基,第二层嵌有孙文(中山先生)胸象的浮雕,胸象顶上横刻着“天下为公”,左右刻有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该塔历经三十余年,后被雷电击毁顶上两层,只存5层,22米高。每层叠藏短檐围绕,形态朴实凝重。极目远眺,宛如一支竖起的毛笔,故称文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