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阳西新闻

省报看阳西:“医”心为民书写高分答卷

发布日期:2025-05-18 15:31:12   来源:南方+客户端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图片

阳西首例单孔腹腔镜下左侧卵巢肿瘤剔除术顺利完成。受访者供图

图片

渡头卫生站就诊区域扩大至80平方米。赫鹏翀 摄

图片

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都由阳西总医院统一管理。薛恒冉 摄

图片

专家远程会诊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赫鹏翀 摄

图片

赖昭诚为村民做理疗。赫鹏翀 摄

图片

沙扒镇综合康养服务中心预计今年将投入使用。许王荣 摄

  家住阳西县儒洞镇的梁伯在田地里劳作后,晚上突然感到半边身子没力气,一时间说不出话来,随后被家人和村医送到儒洞镇中心卫生院。经专家远程会诊脑部CT影像结果后,确诊梁伯突发脑卒中,马上将其转到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由于救治及时得当,梁伯很快转危为安。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阳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和诊疗能力显著提升,使梁伯这样的危重病人能够“大病不出县”。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阳西在深化医改领域先试先行,围绕从“强龙头”到“强县域”跃升和“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两条主轴线,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杠杆,积极构建全民健康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出县域医共体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阳西“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全面落实“八统一”管理

  医共体连续四年扭亏为盈

  为了解决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薄弱问题,2017年,广东省选定阳西县为全省医共体建设改革15个试点县之一,掀开了该县医改工作的序幕。

  按照“一家人、一盘棋”的理念,阳西整合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儿医院3家县级公立医院,以及8间镇卫生院和138个行政村的卫生站,组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在于“紧密”二字,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基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赋予阳西总医院办医自主权,全面落实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后勤、医保支付“八统一”管理。

  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都由阳西总医院统一管理,并实行编制备案制、按需设岗、按岗定员、全员聘用。县域医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的人财物也都由总医院统一管理,医保部门将医保基金打包拨付给总医院统筹使用。

  2017年以来,阳西紧紧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利契机,以“群众看病负担、群众就医满意度、县域内健康服务质量”等和群众就医获得感相关的指标,作为衡量和评判医共体发展状况的考核之一。同时,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转型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医院运营精益管理,建立全民健康管护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形成了“病人愈少,医院愈有利,群众愈健康,医生愈高兴”的利益导向。

  在省、市医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阳西出台了《阳西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由阳西总医院统筹使用结余医保资金,完善医保资金管控机制,将成员单位主动控费行为考核与医保结余资金分配、医院绩效评价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结余留用的医保资金成为“资金活水”,被用于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引进人才等方面。实施医保支付综合改革之前,全县医保资金曾出现多年亏损,2018年医保资金缺口10.26%。2019年起实施医保支付综合改革后,缺口明显缩减,连续四年(2020年—2023年)扭亏为盈,2023年医保资金结余率6.68%。

  近8年来,阳西医改工作取得了“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县域内住院率提升,医院运营成本和医保资金节省,患者和医院员工满意”的“二升、二省、双满意”初步成效,切实提升了阳西群众的健康福祉。

  医防融合出实招

  织密全民健康网格

  “我每天都吃的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从前几年开始,就可以到镇卫生院免费领取了,每个月能省下不少钱。”家住沙扒镇的陈阿姨今年60多岁,她是一位有着20多年糖尿病史的“老糖人”,每天都要吃几种降糖药。虽然这种慢性病药品有医保报销额度,但她仍然需要自己承担自费的部分,长年累月仍然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2023年5月起,阳西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为县域内60周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患者免费送医送药项目,免费发放7种药品,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同陈阿姨一样的“老慢病”患者只要拿着身份证、诊断证明和处方,就可到镇卫生院免费送药服务窗口领取到免费药品,每次领用药品疗程不超过1个月。

  目前,阳西为县域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门诊患者免费提供10种药物,通过实行“三病”免费送医送药项目,有效推进了医防融合工作。截至目前,阳西已从医保结余资金中划拨200余万元,用于慢病人群的免费发药,累计发放超过11.9万人次。

  2024年8月,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举行,阳西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这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也对阳西的医疗保健能力和全民健康管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沙扒镇是阳西滨海旅游产业的主阵地,每年冬天都有超过3万人次的中老年旅居游客在此过冬。为了切实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康养医疗需求,沙扒镇综合康养服务中心项目于2024年11月正式施工,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今年将投入使用。该中心建设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设有诊疗室、治疗室、心电室、食疗餐厅等,并由阳西总医院沙扒分院在该中心设置中医门诊部,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养服务,更好地擦亮“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

  为了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阳西打造政府、社会、家族、总医院、个人“五位一体”的全民健康管护综合治理网,实行各方协同的健康管理,不断织密全民健康网格。目前,阳西县域1500名健康工作者组建了142支网格化团队,对县域43万名群众的健康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跟踪管理,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力争让“大病不出现”。

  通过开展健康科普巡讲活动,阳西医务工作者进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等地,指导基层群众掌握预防疾病、科学就医、身心健康自我评估、应急自救互救、残疾预防等健康知识与技能,旨在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024年,全县共派出科普专家129人,深入239个单位,开展504场课堂,惠及群众17120人次。

  提升镇村诊疗能力

  群众“小病不出镇”

  梁伯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得益于近年来阳西镇村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显著提升,更离不开远程诊断发挥的关键作用。

  镇卫生院一头连着县级医院,一头连着村卫生站,是基层群众就诊转诊的重要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阳西切实推进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软硬件水平,让群众“小病不出镇”。

  螺旋CT、四维彩超、电子胃肠镜、光电自动分析心电图仪……这些常常在大医院才会见到的先进医疗设备,儒洞镇中心卫生院也一应俱全。虽然地处阳西县西部片区,但该院却能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阳西总医院的急救中心、胸痛中心等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镇级医疗单位,儒洞镇中心卫生院肩负着周边10多万群众的医疗保健任务。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有利契机,该院近年来按照中等县级医院标准升级建设为阳西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床位数也从之前的60张增加到180张。

  为了实现县镇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能力,阳西通过落实总医院“导师制”业务指导管理制度,由县直医院每月选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以“导师制”“组团式”帮扶的业务指导方式,在各镇卫生院直接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阳西5家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推荐标准,3家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基本标准。

  村卫生站是农村群众日常寻医问药的基层阵地。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阳西着力建好配强村卫生站、村医队伍,让乡村医生成为村民身边的健康“守门员”。

  “我现在每天都要为10多名村民诊治,主要是慢性病诊疗和理疗、保健……”沙扒镇渡头卫生站村医赖昭诚介绍,“八统一”管理后,他从以前的“半医半农”变为全职上岗,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村民,而且还有了稳定收入和养老保险。目前,渡头村卫生站就诊区域扩大至80平方米,还有医共体专家定期前来坐诊。经过培训后,他在卫生站增设了中医阁,为村民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服务,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信赖。

  为了让农村群众“近享”医保服务的便利,从2023年开始,阳西125家公建村卫生站均已接入医保直报网络,从而打通了医保报销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村民们再也不用专程前往镇卫生院刷医保卡了。

  亮点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粤西医院在阳西揭牌

  县级医院收费

  省级专家服务

  今年3月24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粤西医院在阳西揭牌,使“县级医院收费,省级专家服务”成为阳西群众的一大福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暨大附一院”)是广东省知名的三甲医院,综合实力居华南地区综合医院前十位,拥有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今年2月,暨大附一院与阳西县政府合作签约,通过平移该院优质医疗资源和科研技术,派出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与阳西的“三个院区”全方位合作,提升阳西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暨大附一院派出的名医团队已进驻阳西总医院下属的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在“三个院区”开展医疗帮扶与技术合作。该团队包括6名博士、4名硕士,将作为骨科、眼科、肿瘤、口腔、妇儿等多个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疑难病例诊疗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专科医疗服务水平,让阳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高效诊疗服务。

  在名医团队的助力下,阳西基层医疗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日前,暨大附一院妇科名医团队成功完成了阳西首例单孔腹腔镜下左侧卵巢肿瘤剔除术,标志着阳西妇科微创手术技术迈上新台阶,实现了该县妇科单孔腹腔镜“零的突破”。

  据了解,该手术的患者为一名年轻女性,术前子宫附件B超提示发现左侧卵巢肿瘤属较大肿瘤。传统腹腔镜手术通常需3-4个穿刺孔,而单孔腹腔镜技术仅通过脐部单一切口完成操作,但是对主刀医生的解剖熟练度、器械操作精准性及团队配合要求极高。此外,肿瘤体积较大且位置特殊,对手术精准度的要求极高。

  成功完成手术后,患者卵巢正常组织得到保留,而且术后几乎无可见疤痕。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也为后续复杂病例的微创治疗积累了经验,下一步将推动妇科手术向“精准化、个体化、无痕化”方向迈进,造福更多阳西患者。

  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阳西加强与省市级医院的专科联盟和对口帮扶,柔性引进省级医院帮扶专家。有了人才支撑,阳西整合县域医院基础专科和重点专科力量,加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和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近年来,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获得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授牌,胸痛中心获得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创伤中心获省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