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阳西一案例入选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日前,为进一步激活改革氛围,鼓励基层改革探索,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基层典型改革案例征集工作,在经济、科技创新、农业农村、文化、社会、民生、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遴选出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报请省委深改委审定印发。其中,“阳江阳西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民生领域典型案例。
从硬件升级到人才强基,从特色创新到协同发展,阳西正以破竹之势重塑教育生态,一幅“学有优教、教有良才、校有特色、县有品牌”的教育强县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深化区域协同 打造湾区教育共同体 为突破县域教育边界限制,阳西县以“开放合作”为突破口,构建“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教育发展格局。积极瞄准珠三角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珠海市第一中学等共建四大“外引型”教共体,组建九大“内联型”教共体和阳西县学前教育第一城乡教育共同体,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2024年,小学质量监测综合排名从靠后迈向全市中游,公办学校中考总平均分从五年前的全市第七位跃至第三位,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实现双增长。 以“双百行动”为契机,阳西县携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立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其经验做法被省“双百行动”专班推广。该集团将阳西县第二中学、方正中学等6所城乡学校纳入管理。在不占用阳西教师编制的前提下,教育集团组建了“豪华名师天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党委书记、校长、名师1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8人、博士2人,国家级名校长2人,省级名校长3人,国家级名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4人。通过“名师天团”的引领,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的提升,有效破解了县域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每年至少1.3万名学生受益。 广东二师附属阳西二中和方正中学成功入选2025年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强化学科实践”和“推荐国家中小学平台推广应用”实验校,并在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斩获初中组物理学科二等奖。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阳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定期互访、教师互派、教学共研等交流合作机制,合作共建直播电商实战实训室,增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智能、数字化人才,助力学生在2024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六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人工智能机器人全能挑战赛”冠军1名、亚军1名等荣誉。 作为全省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之一,阳西县与珠海市建立县中托管帮扶关系,由珠海市第一中学为牵头学校,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阳西县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选派14名行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团队入驻阳西一中,其中有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珠海市名教师2人,“香山名师”1人,国家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教师2人 。 2025年2月17日,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阳西县第一中学正式揭牌,全面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借助名师力量和管理经验,帮助县中实现“四个明显提升”,致力于打造全省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优秀经验案例。 与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重点打造阳西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实验小学等示范校,由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派出教师及管理团队,引进精准教学服务体系,进驻阳西学校开展工作。其中,阳西一中附属实验学校落实全员管理,加强年级扁平化、班主任量化、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评价。阳西县实验小学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实施班子成员蹲级包班组制度,推行双班主任负责制,引入专家送研,引领教师发展,强化质量监测,完善评价体系。阳西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实验小学教学质量明显跃升。 内部挖潜 扩展城乡教育共同体 阳西出台了《阳西县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方案》,由城镇优质学校根据区域、学段与多所乡镇学校结对帮扶,建设县内9个共建型城乡教育教联体,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各校在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的前提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形式,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该县还以阳西县学前教育第一城乡教育共同体为发力点,全面推进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该共同体以阳西县第二幼儿园为龙头,涵盖县城、乡镇公办幼儿园,将多所中心幼儿园纳入管理,组建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县统筹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400多万元,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93%,提前完成“5085”目标。并率先配备了研究生学历的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2023年,阳西县第二幼儿园《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作为全市唯一学前教育课题入选省级重点课题,幼小衔接活动获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