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阳西促进生态经济产业提质增效 让“叶子”变“票子”
丰富的林业资源是阳西殷实的绿色“家底”。任浩沿 摄
勺嘴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陈杰 摄
作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阳西林业资源有效助力旅游产业发展。任浩沿 摄
2023年,程村镇蚝产量5.8万吨,产值6.39亿元,高峰时带动近万人就业。任浩沿 摄
阳西依托红树林资源大力发展程村蚝产业。任浩沿 摄
每逢秋冬来临之际,溪头镇北寮村就开始热闹起来,众多观鸟爱好者从天南地北赶到这里,只为能近距离欣赏鸟中“大熊猫”——勺嘴鹬。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仅存600多只,因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近年来,阳西依托得天独厚的红树林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线路,鼓励和引导观光体验、休闲旅游、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更多农村群众吃上“旅游饭”。
作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阳西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提升,深入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实施城乡绿美等六大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打造阳西程村湾万亩红树林示范区,全面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秉承着殷实的绿色“家底”,加快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阳西让生态综合效益惠民利民。
落实林权确权登记
完善集体林权“三权分置”
阳西县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82.4万亩,森林面积111.49万亩,森林蓄积量407.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79%。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使绿色“家底”越来越殷实。
阳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把林改作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让生态综合效益惠民利民。
记者从阳西县林业局获悉,该县2023年完成首次确权登记13宗,面积2420.2634亩;变更发证12宗,面积1047.7927亩;转移登记15宗,面积4367.2672亩;补发证1本,面积300.3亩。
阳西通过完善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有效推动了林下经济产业经营主体规模发展。通过明晰产权,确立了林农经营主体地位。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之后,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依法签订承包(流转)合同,可以推动集体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通过将零散的林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林业经营大户集中,能够实现规模连片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阳西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阳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以产业发展激活林业资源,实现了经济有效循环,推进了林业产业链延伸,推动了林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拓展林业数字化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全力落实改革各项任务,阳西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内,实行县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强化考核评价。同时,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改革任务落地,努力实现经济兴、林农富、生态兴的有机统一。
联农带农效果好
林下经济上档次成规模
近年来,阳西积极引导从事农林种植大户,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实现致富奔康。
目前,阳西发展林下种植2.5万亩,主要种植牛大力、茶叶、沉香、檀香、南药等产品。其中,阳江市宏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阳西县东水茶业有限公司、阳西县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阳江市新湖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
据了解,阳江市宏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自身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牛大力种苗和技术指导。“我们帮助农户采购农资,收购农户种植的成品牛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最关心的生产销售问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以来,该公司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种植牛大力8000多亩,林下种养1000多亩,并直接提供18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阳江市新湖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沉香树种植、研发、产品加工等项目,在阳西共有3个林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3250多亩。其中,单个连片面积1100多亩,种植白木香树42万株,树龄5年以上的达上万株。
“我几年前刚来的时候生活拮据,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我已经买了房子,每个月也有稳定收入。”在阳江市新湖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作的莲湖村村民周叔感慨地说,不只他自己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公司的带动下,村里很多群众都富起来了,沉香种植给大家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变化,生活过得也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带动阳西及周边地区群众种植4100多亩,其中发展林下种养1200亩,直接提供110多个劳动就业岗位,1100多人参与股份合作分红。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红树林下孕育致富“蚝产业”
在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阳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做优特色、打响品牌、延长产业链。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程村镇海域拥有红树林总面积近1.5万亩,其中连片红树林面积近7000亩,是粤西地区除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国内仅存的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
程村镇是“中国蚝乡”,出产的程村蚝获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程村镇蚝产量5.8万吨,产值6.39亿元,高峰时从事蚝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带动近万人就业,蚝产业成为响当当的致富好产业。
“我们世世代代都感恩这片红树林,正是这片红树林孕育了红光村的养蚝产业,孕育了‘程村蚝’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我们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望着连绵不断的红树林,程村镇红光蚝协会会长谢汝细说。
红树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卫士”,可提升海岸生态防护能力、净化水质,促进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程村镇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在红光村就有80%以上村民从事养蚝业,红树林功不可没。
近年来,程村镇通过数字赋能促发展,使生蚝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在做强做优程村蚝产业的同时,程村镇还巩固和发展荣获“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的万亩沉香基地,积极发展咸水香蕉、牛大力、丝苗米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发力推动产业振兴。
林下经济“携手”银发经济
南药搭上健康产业“快车”
作为阳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南药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中药材,核心产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主要包括三叉苦、两面针、栀子、白前等。阳西气候温暖湿润,又有丘陵地貌和富硒土壤,因此非常适宜发展南药种植产业。
在织篢镇蒲牌村委会大元村,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是阳西南药种植产业的先行者,拥有一个连片面积1000多亩的南药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三叉苦、两面针、广藿香、广郁金等品种,长期为国内知名药企提供南药原材料。
“阳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为我们合作社发展银发经济注入了新动能。”阳江市宝芝堂南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农庄种养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陈世亮兴奋地说。
近年来,合作社成功申请广东省南药(三叉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试点项目,填补了阳江地区的空白。目前,合作社已签约成为华润三九中药材GAP产业化基地,定向定价向华润三九提供生产原材料,有效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稳定。
“三叉苦、两面针这些都是需求量较大的南药,市场价格也比较稳定。此外,合作社还套种了广藿香、姜黄等短期作物,确保收益长期稳定。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空气质量,种植基地各类南药产品的年产量可达2000吨,下一步计划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的南药粗加工厂区,进一步延长阳西南药产业链。”陈世亮介绍说。
“今后我们合作社要把南药种植与银发经济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的同时,推出南药产品深加工、银龄游学等新项目,包括打造一个康养保健馆和拥有几十个房间的田野民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陈世亮希望,借助山海阳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农文旅+银龄研学+康养”融合发展。
一线实践
红树林打响旅游品牌
候鸟季迎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来阳西过冬的勺嘴鹬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溪头镇散头咀沙滩,众多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拍摄、观赏勺嘴鹬,只为一睹“鸟中大熊猫”的风采。
据了解,勺嘴鹬每年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过冬,单程距离约8000公里,之所以选择在阳西过冬,得益于这里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珍稀鸟类频现阳西的背后,释放出的是重要生态信号——这里天更蓝、海更清、树更茂,红树林保护扎实有效,真正为红树林生态保护筑起了“海上长城”。
作为省级“百鸟争鸣”精品路线和“广东十佳观鸟胜地”,溪头镇北寮村红树林湿地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成为防浪护堤的绿色卫士。近年来,拍摄候鸟、观海游玩已成为当地冬季乡村游的热点,“渔家乐”“农家乐”在旺季时常常一房难求。许多观鸟爱好者从天南地北赶到这里,希望与候鸟有个完美邂逅。
近年来,北寮村红树林湿地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观鸟胜地,还入选了全省“百鸟争鸣”旅游线路。鸟类的集聚给北寮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带动了村民增收,村里的虾酱、虾皮等土特产也颇受欢迎,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农业”乡村旅游新路子,北寮村实现了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的全面开花。
为了让候鸟有一个好的环境落脚,溪头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下足了功夫。北寮村设置宣传牌、宣传标语,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并组建志愿者队伍进行巡查监管,杜绝非法捕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