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阳西新闻

2024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将于8月24—26日举行

发布日期:2024-08-24 13:26:15   来源:阳江日报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图片

程村镇红树林白鹭天堂

  图片

深海网箱养殖成为海上粮仓

  图片

阳西海上风电场壮观景象

  8月24日-26日,2024中国(阳江·阳西)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将在阳西县举行。

  专家学者、行业翘楚、企业精英将齐聚阳西参加这场产业盛会,共同研讨长寿产业发展趋势,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全国长寿产业经济发展大会在阳江阳西举办,凸显了阳江阳西发展长寿产业和银发经济的实力与潜力。

  阳西生态优美,风光秀丽,素有“粤西明珠”之称。

  这里文化丰厚,是广东省山歌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这里的楹联文化与诗词文化、山歌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奠定了城市的精神底色。

  这里物产丰饶,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评广东省第一块国字号天然富硒地块,甜蜜荔枝、富硒毛豆、肥美海产品、外酥里嫩炸鱼乕等各色美食,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

  这里产业兴旺,是中国蚝乡、中国香谷、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绿色温泉养生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特色文旅等产业欣欣向荣,是幸福生活的坚实底气。

  阳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心系民生,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精神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环境开放包容,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标杆,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是百姓宜居的乐园。

  长寿福地——阳西,实至名归!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23年年底,阳西县有存活百岁及以上老人87人,占总人口的15.5/10万,超过“中国长寿之乡”11/10万的标准。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1138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0.73%。2023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81.6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4岁。

  山水之乡

风光秀美  生态如画

图片

东水山茶园美景。

  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3℃,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且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县内海岸线全长逾174公里,山、海、泉、湖、林、滩、岛等自然资源丰富,为阳西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增添了底气。

  阳西县空气清新,拥有万亩红树林、粤西第二高峰鹅凰嶂、东水山、桐油山等天然氧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近日,位于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的红树林观景平台建成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画”。茂密的红树林与蓝天、白云、碧海交相辉映,组合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阳西县程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0年,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其中连片面积达6500亩。

  云雾缭绕的山间,东水山茶园呈梯田状分布。东水山森林公园总面积95平方公里,以森林景观为主体,清溪碧潭为脉络,茶树古村点缀其间,组成了迷人的东水风光。阳西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1.79%,拥有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森林公园,绿色“家底”厚实。2023年阳西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总体良好,其中空气质量等级优的天数为266天。

  此外,阳西县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其中陂底水库的水质位居全省第二。境内还有多处温泉资源,水中富含氟、锶、偏酸钙、氯化钠、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40天。

  人居环境整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清除杂草、清扫垃圾、整理房前屋后杂物……在阳西的各个村镇,到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场面。今年以来,阳西县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热潮,围绕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绿美阳西生态建设等方面,建立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常态化工作机制,以人居环境整治“红黄旗”“积分制”等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让阳西成为养生长寿的福地。

鱼米之乡
物产丰饶  美食飘香

图片

程村镇蚝排。

  阳西县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了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壤富硒,谷类富硒比例达87.5%,获评广东省第一块国字号天然富硒地块,富硒丝苗米、荔枝、西瓜、毛豆、番薯、圣女果、东水山茶等农产品深受全国市场欢迎。

  硒是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具有强抗氧化、抗衰老、抑制癌症和心血管病等功效,有着“长寿元素”的美称。经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勘测,阳西县富硒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富硒土壤达到541.8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37.3%。其中,塘口镇的硒含量范围在0.08-1.66 mg/kg之间,平均值为0.40 mg/kg。阳西县持续加大富硒农产品种植和技术推广力度,目前建成富硒产业种植基地共16.9万亩,总产量11.6万吨,年产值8亿元。

  6月25日,2024广东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北京新发地)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二次“牵手”开启合作新篇章。阳西荔枝、毛豆、西瓜等农副产品借助北京新发地平台,走出广东、走进北京,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7月12日,在2024中国老年营养食品发展大会上,阳西县将荔枝、番薯、胭脂米、东水山茶等富硒农产品带到江苏宜兴展销,进一步提高阳西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日前,位于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的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与网箱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再次成功投苗,标志着阳西县在风渔融合领域从初期探索试验到规模化养殖示范的重大跨越。阳西县拥有497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有深水网箱660口,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超20亿元。渔业年产量超48万吨,年产值超70亿元,居全省县级前列。建成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商品鱼苗年产量超40亿尾,占全省产量的70%、占全国沿海地区的40%。

  为了更好地加强岸海联动,阳西将渔业、农业、调味品、预制菜等相关产业资源有机融合,形成了从陆地、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县现有规模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9家,预制菜规模企业26家,年产量达8万吨,产值超23亿元。

  绿色天然的有机物和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让阳西成为延年益寿的宝地。

活力之乡
绿色发展  产业兴旺

图片

阳西县调味品产业基地。

近日,2023年度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公布,阳江阳西产业园区被评定为优秀等次。阳江阳西产业园区是广东省首批认定的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先后荣获“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中国调味品十大生产基地”等称号,2023年获评广东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和省级(调味品)特色产业园区称号。
园区以调味品、香精香料、食品饮料、包装配套为主导产业,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40个,规模以上企业39家,集聚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卡夫亨氏,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中的厨邦、美味鲜、味事达、致美斋、金龙鱼及上下游企业。
阳西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把项目准入环保关,禁止高能耗污染企业进入,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县域产业培育转型,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绿色食品、临港工业等龙头产业。
阳西县是广东省能源大县和新能源基地,能源产业总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已落户730万千瓦,已建成430万千瓦。根据测算,阳西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上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24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900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245万吨。
在临港工业产业方面,阳西县园区总规划面积4万亩,主要发展风电运维、绿能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目前丰头港F1-F5码头和21平方公里凤凰岭绿色矿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正在谋划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工业绿色无污染,为群众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依托着殷实的绿色“家底”,阳西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围绕生态观光、温泉康养、滨海度假等特色,全县康养旅游产业不断升级,吸引北方省份的“候鸟老人”纷至沓来。其中,“牧海耕田·诗意阳西”乡村游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路线串联了鸡乸丆村、双鱼古城、月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渡头村、东水村,以生态康养、研学旅游、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为亮点,让游客深度体验山海生态康养之美的同时,感受乡村农耕文化。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收入16.1亿元。
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阳西成为理想的康养之地。
健康之乡
病有所医  “医”有所靠

图片

阳西县大力推广家庭医生服务。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近年来,阳西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围绕“强龙头”到“强县域”和“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两条主轴线,实行医疗卫生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镇村延伸,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我刚做了颈椎理疗,现在小病都不用跑去镇卫生院了,在村卫生站就可以用医保卡报销……”在沙扒镇渡头村卫生站,年逾六旬的村民黄伯高兴地说。

  村卫生站是广大农村群众日常寻医问药的基层阵地,乡村医生也是他们身边的健康“守门员”。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阳西着力建好配强村卫生站、村医队伍。2023年起,该县所有公建村卫生站纳入“八统一”管理,均接入医保报销系统,村医队伍更加稳定,村民们也再不用专程前往镇卫生院就诊,实现在家门口“近享”医保服务的便利。

  日前,阳西县医共体在广东省医保局首次对全省4个试点县(5个医共体)组织的“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名。

  家住沙扒镇的陈阿姨今年60多岁,是一位有着20多年糖尿病史的“老糖人”,每天要吃几种降糖药。尽管药品有医保报销额度,但自费部分长年累月仍是笔不小的开支。

  去年5月起,阳西县启动为县域内60周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项目,免费发放7种药品。今年,阳西县对发药人群范围和免费发药种类进行了拓展。1月起,县域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患者”可免费享受10种药物。通过实行“三病”免费送医送药项目,有效推进了医防融合工作。

  阳西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成立健康科普学校,全县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4.87%,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5.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0.59%,高于国家标准。

  此外,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与各镇敬老院签订合作服务协议,提供医养服务,为长寿老人构建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健康长寿兜底保障。

  病有所医,“医”有所靠,让阳西成为绵延长寿的乐土。

人文之乡
敬老爱老  蔚然成风

图片

老人在公园晨运。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爱看书、爱啃鸡脚、爱听粤剧……这是上洋镇南堡村面前山村104岁老人叶春老奶奶的日常。如今她已是四代同堂,儿孙们和睦相处,对她孝顺又体贴,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晚年生活幸福和美。

  阳西县历来关心、关爱、关怀老年人。为更好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阳西推出了多项举措,养老设施日臻完备,设有医养结合机构2间,建成1家县级养老服务中心、6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家“长者饭堂”、1家老年教育活动中心,全县每个社区(村)都有老年活动场所,已初步建成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阳西县持续优化养老环境。2022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1100多万元对城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建老年人宿舍、增设适老化设备、护理人员培训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力推动老年人享有优质的基本养老服务。

  在老年人优待和补贴制度方面,阳西县出台了《阳西县老年人优待办法》,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每年列支专款对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对80周岁以上老人按不同年龄段、不同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近三年以来共为12600多名高龄老人发放津贴1568多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发放及时准确。

  此外,阳西县对自愿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并符合补贴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每户补助2000元,去年全县适老化改造250户对象已全部改造完成。

  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也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阳西县不断开拓基层文化阵地,积极链接各方资源,持续推动宣讲、文艺、科普等资源和服务下沉,用心用情打造老年人的活动乐园。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健身运动,以及唱山歌、书画艺术展等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生活。

  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阳西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镇各单位领导干部、学生教师、公益人士和志愿者每年都会开展关爱慰问老人活动,以实际行动温暖老人的心。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阳西成为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

  链接

  阳西长寿产业规划发展路径

  打造陆海联动的长寿农渔业。一方面,顺“硒”而为,规模化发展天然富硒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打造膳食宝塔的长寿制造业。一方面,持续擦亮“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对适合长者营养健康的调味品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制定长寿产业招商路线图,全力推动长寿领域招商引资,做强银发经济。

  打造康养宜居的长寿服务业。一方面,增强旅居养老承载能力,加强县镇村的长者饭堂、敬老院、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拓展服务覆盖范围。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长者智慧云服务平台,为每位长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照护服务。大力支持各旅游景区的酒店、民宿等开展适老化改造,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康养旅游产品优质化,不断创新和丰富康养旅游新模式。同时,加快优质康复医疗资源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