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基层站点的“融媒力量”!《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工作经验
7月11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作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推动全县“扫黄打非”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
以下为报道全文
线上线下双发力、新闻记者积极开展线索调查……近年来,广东省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通过媒体与全县各镇、村(社区)、学校基层站点形成合力,与各镇相关部门专职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实现有效融合,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总编辑梁远红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不断壮大基层‘扫黄打非’力量,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努力构建‘扫黄打非’工作与媒体融合的新格局。”
工作人员在渔船上宣传“扫黄打非”知识
推动基层信息化建设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3月组建,整合了阳西广播电视台、阳西县新闻中心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媒体资源,打造具备“新闻+政务+服务”功能的新型融媒体机构,形成了屏、报、网、端、“两微一抖”的融媒体矩阵。2022年,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扫黄打非”工作站,积极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以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中央厨房”)为技术依托,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信息化建设,打造阳西县“扫黄打非”工作的“一中心两平台”,即阳西县“扫黄打非”指挥中心、“扫黄打非”线上调度平台、“扫黄打非”线上举报平台,有效整合全县“扫黄打非”各基层站点力量,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纵深开展。 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依托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了阳西县“扫黄打非”指挥中心,整合全县8个镇157个村(社区)、40个学校“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各职能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和20多名新闻采编人员力量,由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同时,建立由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各镇相关部门联动的指挥协调机制,通过指挥中心统筹全县“扫黄打非”工作,有效带动各基层站点“扫黄打非”日常检查、宣传引导、线索排查、举报受理等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实现各方紧密联动,形成了“指挥中心+融媒体+基层站”融合联动工作模式,切实增强全县“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的合力。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通过线上调度平台,与各基层工作站实现“实时调度、双向互动、机动调配”。实时调度即由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在线上调度平台统一部署检查或执法任务,各基层站点接到任务后,通过网络连线,在线上调度平台的指挥下开展工作,推动工作高效进行;双向互动即各基层站点工作人员碰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实时与行动总指挥进行沟通,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同时,在开展业务培训时,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与各基层站点通过线上调度平台开展一点对多点的同步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站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机动调配即是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收到线索举报后,可以通过线上调度平台,调动就近的基层站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证,通过实时连线,有效提高执法效率。 此外,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在“山海阳西”APP 开设的“扫黄打非”线上举报平台持续运行,最大限度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扫黄打非”线索排查举报。该平台收到线索后,阳西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及时跟进,可通过线上调度就近人员开展精准核查,有效提高线索的收集处理效率。 创新宣传方式方法 记者了解到,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深度融入县融媒体中心日常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力,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以全媒体为抓手、以地域文化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扫黄打非”宣传,全方位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主题宣传。 “推进全媒体发布,让宣传更具广度;创新开展活动,让宣传更具深度;深化志愿服务,让宣传更具温度。”梁远红说。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在阳西综合频道、《南方日报·阳西视窗》、“山海阳西”APP、阳西微报、阳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抖音号等打出宣传“组合拳”,2022年至2023年,累计发布“扫黄打非”宣传信息250余条。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依托媒体整合的优势,与阳西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绿书签·记心间”创意绘画大赛以及“扫黄打非·护苗”朗诵活动并开展全媒体宣传,筑牢未成年人思想“防火墙”。 结合沿海区域文化特色,中心多次邀请阳江山歌非遗传承人谭闰瑜(阳西籍)创作“扫黄打非”山歌作品,并分别在溪头、上洋、儒洞、沙扒等沿海镇常态化举行“扫黄打非·新风”宣传教育进渔村、进渔港、上渔船活动和晚会。此外,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依托采编制作团队的技术优势,创作以“扫黄打非”为主题的阳江山歌视频,在电视频道、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山海阳西”APP等平台同步发布。同时还录制了“扫黄打非”阳江话、普通话宣传音频,发送至各村“扫黄打非”工作站,各工作站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在全县2000多个大喇叭的作用下,真正实现“百家齐鸣”。 此外,阳西县融媒体中心组建了5支“扫黄打非”宣教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宣传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2022年至2023年,共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通过全媒体矩阵的广泛宣传,使“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民心。 高效进行资源整合 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充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编辑记者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充分发挥新闻记者的“火眼金睛”作用,和执法人员一起检查,并把具体的行动情况向中心汇报以及进行宣传报道。新闻记者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线索调查。2022年至2023年,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深入渔船、港口、镇墟、农村、边远山区摸排“扫黄打非”线索300余人次,发现涉“黄”涉“非”线索25条,通过线索查办“扫黄打非”案件4宗。阳西县把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和阳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宣传资源进行整合,推动“一站一中心”高度融合,实现工作同推进、活动同开展,有效弥补“扫黄打非”资源不足的短板。 在阳西县融媒体中心的协调调度、深入宣传之下,全县各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筑牢文化安全防线,认真对全县138个农家书屋开展“扫黄打非”自查工作,确保农家书屋的书籍内容健康、安全,为乡村增添了纯净的文化气息,有效提高了乡村文明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阳西县融媒体中心联动各镇把“扫黄打非”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深入宣传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等民风培育亮点,引导群众自觉抵制粗俗民风民俗文化,有力推动文明实践和文化振兴。在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的不懈努力下,阳西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文化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