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让乡村孩子近享均衡教育
阳西一中新校区被誉为阳西“最美校园”。任浩沿 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和6所成员校正式揭牌。许王荣 摄
阳西多措并举积极提升师资力量。受访者供图
5月21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和6所成员校正式揭牌,这是阳西积极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又一重要举措,充分展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阳西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着力补齐城乡教育短板,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目前,阳西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了基础教育学段的全覆盖,这标志着该县全面完成了省、市关于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预定目标。阳西将依托高校资源补齐师资力量短板,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让阳西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校地携手齐发力
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有着近70年的办学历史,秉承着“因基础教育而生、应基础教育而兴、为基础教育而谋”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聚焦‘小(学)儿(学前教育)科’,引领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该校以教师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省内多地合作共建了教育集团和附属学校。
今年2月26日,在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营商环境年动员大会上,阳西县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签署共建共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协议。此次教育集团的成立,为阳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揭牌的同时,阳西二中、方正中学、程村学校、上洋中学、沙扒中学、塘口初级中学等6所集团成员校也于当天同步揭牌。教育集团将在6年时间内,充分利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省内学校管理团队和优秀学科教研员等优质资源,推进集团成员学校学科建设,提升阳西教育管理能力、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员教研科研能力等,打造乡村教育振兴与广东“双百行动”的典范。
“我们计划选派6名校长进驻阳西,并将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名品德高尚、管理经验丰富的省级以上的名校长做集团党委书记,还计划从全省遴选12名‘语数英’等学科带头人进驻阳西,全面推动和促进阳西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旭旦介绍说,教育集团计划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不间断的培训,并将全省基础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带到阳西,充分发挥学科的影响、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教育集团平台,办强成员校,并与多所乡镇学校结对帮扶,建设多个内联型教共体,实现全县城乡学校全覆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阳西县教育局局长萧博文介绍说,通过推动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每年通过同台PK、晒单、考核等活动,评选一批教共体典型校,树立一批示范样板,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提升教学整体实力
做强做优城乡教育资源
教学质量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科的重要标准,也是广大群众看待教育成果的关键指标。“好学校”本质上不仅要硬件条件好,教育教学也要有“高质量”。
据了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揭牌后,将尽快落实人员派驻工作,着力开展教师梯次培养工程,组建集团人才库,打造一批省、市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加快提升全县教师发展水平。
在完善软件建设方面,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将重点在中考高考备考、省市名师打造、教学教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完善硬件建设方面,将利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优质资源,打造资源共享平台,重点组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方案、课件作业设计、考试题库等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师资队伍整体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阳西教育事业也结出了累累硕果。2023年,该县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600分以上的尖子生、重本率和本科上线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作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阳西通过打造龙头学校,以点带面、以城促乡、以强带弱,着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县学校共同发展、老师共同进步、学生共同成长。
刚刚挂牌成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阳西中学”的阳西二中,2023年高考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许多考生实现了分数“低进高出”的逆袭。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求学生‘日日清,周周清’,把课堂上的问题及时记下来,再去把问题解决掉。”阳西二中教师吴坤昌介绍说,学校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推进、“一班一策”“一人一法”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结合高中学段实际情况,阳西以数学、物理、英语为重点学科,提供精准教学服务,按照“五育并举”、打造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着力提高本科率。显著提升的教育教学整体实力,也让优秀学生和家长对在阳西求学增添了信心。
“我的孩子准备留在阳西读高中,现在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相信孩子以后也能够考出好成绩。”一位阳西学生家长表示,自己和小孩都对阳西城乡教育共同体擘画的发展蓝图充满信心。
“走出去”“引进来”
筑巢引凤广聚教育英才
翻开阳西的教育地图,中小学校数量众多,其中既有“老牌学校”,也不乏“后起之秀”。如此多的学校,对优秀教育人才的渴求可想而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阳西聚教育英才而善用之,“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长就是发挥“火车头”引领作用的关键角色。近年来,阳西面向全国公开选聘校长,通过引进正高级人才、城乡教育共同体人才等渠道,大力开展“名校长”引进工程。
阳西县印发《阳西县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暂行管理办法》《阳西县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程序等,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岗位任职经历,并对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指标提出了具体考核要求。
近年来,阳西在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通过招才引智和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教师人才。“我是阳西人,因为阳西教育人才引进的待遇较好,自己本身也想回家,所以回家乡工作很安心。”作为阳西招才引智政策吸引返乡的教育人才之一,硕士研究生孙秋渝说。
为了到发达地区“抢”教师,阳西加大对高端教育人才的补贴力度,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后顾之忧;对学校编制进行全面清理和统筹管理,优先保证教师招聘的编制使用,满足新增教育资源结构性需求;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两相当”政策,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
教师人才“引得进”,更要“用得好”。阳西县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做到教师培训“全覆盖”。为了使教师培训系统化、常态化,阳西县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从知识以及技能方面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
“最美校园”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2023年9月1日,阳西一中新校区正式启用,这座被誉为阳西“最美校园”的新校区,为阳西教育腾飞添“新翼”,也掀开了阳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新篇章。
阳西一中创立于1997年9月,原校园面积175.8亩,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随着阳西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阳西一中的办学规模、软硬件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经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实地调研考察、充分论证,新校区选址在阳西县新过境公路G228与大垌山路交会处,占地面积395亩,实行全员寄宿制,办学规模为90个班、4500个学位,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行政楼、师生发展中心等13个单体建筑。
步入美丽的校园,校训石上“立德、立志、博爱、博闻”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凸显出阳西一中“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新校区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湖光山色引人入胜。新校区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生物园、地理园、游泳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布局,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外实践能力。
阳西一中新校区“颜值”颇高,高雅大气的建筑风格与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相映成趣,连廊式结构的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里配有全新桌椅及学生书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还设有现代化的演艺厅、智慧图书馆、艺术功能室等现代化与艺术性兼蓄的建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延伸
“文艺公益课”厚植校园文化根基
让艺术点亮童年
为了着力补齐城乡教育短板,让“农村娃”也能从小接受到文艺的熏陶和滋养,自2022年3月以来,在阳西县政协、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阳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县教育局组织作家、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曲艺等12个文艺协会,以创立“乡村公益文艺学校”为契机,大力开展“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
两年来,“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在全县19所学校义务授课1000多节,接受教育学生超过2万人次,并协助各公益文艺学校办好文学、书法、舞蹈等兴趣班80个。在相关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推动下,阳西不断壮大师资力量,提供多元化的文艺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乡村学校艺术教育配套设施,扎实推动“双减”和“强基工程”落地见效。
“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通过定期“送课下乡”的形式,实现了常态化开展,学生们不花一分钱就能受到艺术熏陶,能够学习到书法、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为了让活动走深走实,县文联与县教育局联合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流程,不仅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艺术专业教师稀缺制约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开展的实际困难,还为搞好课后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在阳西城乡结出了累累硕果,相继举办了作文、书法、美术、楹联、舞蹈等10场文艺比赛,并举办了5期各类展览。得益于“乡村公益文艺学校”的创建,2023年3月,丹江小学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牌匾。
通过“文艺公益课”进校园活动的培育和熏陶,阳西学生在各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诵读等比赛中也屡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阳西学生获得省级比赛奖项25人、获得市级比赛奖项105人、获得县级比赛奖项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