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阳西新闻

省报看阳西:县镇村共绘强富绿美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4-05-18 10:46:32   来源:南方+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图片

中国十大调味品品牌有超过一半落户阳西。任浩沿 摄

    图片

  沙扒美丽圩镇客厅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受访者供图

  阳西“省考”获优秀等次,跻身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县镇村共绘强富绿美新图景

  日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其中,阳西县在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会上还宣布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阳西榜上有名,成为首批15个县(市)之一。

  阳西以头号工程力度抓好“百千万工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坚持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如今,县域发展日新月异,“镇”能量显著提升,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绘就了一幅强富绿美的新图景。

  阳西将乘势而上、苦干实干,持续抓好县域产业发展,做好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融合,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推动全省“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作出典型县的应有贡献。

  “四大产业”齐发力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阳西坚持发挥县的优势,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绿色能源、大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壮大。阳西县能源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572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总装机730万千瓦,目前已有430万千瓦投产,剩余300万千瓦青洲项目在有序建设中,2个储能项目已建成投产。2023年全县能源产业总产值超160亿元,增长21%。

  大食品产业集聚成型。海水鱼苗工厂化养殖、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做强以调味品为主导产业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已引进卡夫亨氏、丰益国际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十大调味品品牌有超过一半落户园区,获评“中国调味品之都”,已投产调味品产能达277万吨。

  今年以来,阳西成功举办健康食品产业(广西)招商推介会,签约了一批涵盖健康食品、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领域优质项目。

  临港工业加快推进。依托可建30万吨级泊位的丰头深水港和能源、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基础,完善丰头港规划,规划年吞吐量超8000万吨的26个泊位。目前,阳江港大桥顺利合龙,丰头港F1、F2泊位建设进展顺利,F3-F5泊位正式开展海上施工。

  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海水鱼苗工厂化养殖不断扩大,“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陆续投产,传统网箱养殖加速转型升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稳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阳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海内外企业竞相落户阳西,得益于阳西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利企便民“微改革”,各项惠企暖企举措让阳西投资“朋友圈”不断扩大。

  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阳西为建设项目提供“拿地即开工”的惠企政策,坚持贯彻落实企业特派员、企业服务员的“双员”制度,努力为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项目,阳西高新区最大限度减少业务环节,实行多个业务的并联审批。并联审批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与建设用地(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与消防设计审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查、人防报建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多个方面。实行全业务在网络系统办理后,企业办事人员可以“零跑腿”,享受“保姆式”服务。

  激发“镇”能量

  美丽乡村宜居更宜业

  为了充分发挥“镇的特点、村的资源”,阳西构建“1+3+2+2”城镇发展格局,即:做大1个城区镇,做强3个中心镇,做精2个专业镇,做美2个特色镇,打造美丽圩镇样板。

  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沙扒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积极对标对表我省关于典型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圩镇建设。

  目前,沙扒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已完成,精雕细琢“绘”出“绿色向海·和美沙扒”新形象。走进沙扒美丽圩镇客厅,蓝色海洋元素映入眼帘,沿着文化长廊漫步,沙扒镇著名景点景观、产业、传统特色、特产和美食以及海洋文化一目了然。

  据了解,沙扒美丽圩镇客厅总用地面积2276平方米,集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效、特色展示、休闲会客等功能于一体。建设时充分结合“线上直播+电商”新业态以及美丽圩镇的线下功能,创新打造“线上聚客”“线下会客”的沙扒美丽圩镇“二位一体”展示窗口,助推沙扒文商旅融合发展。

  在镇区越来越靓的同时,阳西乡村也积极开展农房“微改造”,使旧农房焕发新生机。在儒洞镇边海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景象,给人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边海村也华丽嬗变为“网红村”,成为游客慕名前来的“打卡点”。

  鲜为人知的是,边海村曾有不少农房面貌陈旧,不仅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而且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边海村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农房“微改造”专项资金,为近50户村民免费实施旧农房“微改造”,使全村的旧农房实现了统一设计、统一风貌。

  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阳西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以培养“大国农匠”补建华等农业专家为带动,培育国家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三品一标”20个;以蚝美食文化周、全国最大农贸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等为平台,大力推介阳西特色农产品,把“阳西味道”推向全国市场;以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带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沿线乡村风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办好民生实事

  城乡融合增进人民福祉

  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阳西用心用情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尽心尽力推进民生兜底保障,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快城乡融合增进人民福祉。

  在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2023年,阳西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将乡镇中学全部改建为寄宿制学校,消除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以“百校联百县”为牵引,推动华中师大深圳研究院、广东二师、珠海城职院与阳西一中等10间中小学校组成紧密型教共体,以点带面推动阳西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1日,阳西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启用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活动隆重举行,阳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掀开新篇章。新校区占地面积395亩,实行全员寄宿制,办学规模为90个班4500个学位,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行政楼、师生发展中心等13个单体建筑,旨在打造粤西标杆学校。

  今年以来,阳西县奋兴中学改扩建、新一中二期、第二批乡村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和“软件”稳步提升。

  在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方面,阳西构建“1+3+8+138”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202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阳西6家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国家基本标准,其中儒洞镇中心卫生院获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推荐标准。通过优化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阳西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7岁,全民健康管护的效益日渐显现。

  为了铺就群众“安心路”,阳西升级改造农村交通设施,完成农村公路“单改双”144公里、镇村桥梁加固改造39座。目前,省道S541线阳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改建项目已完成立项,“美丽农村路”以及45座桥梁加固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压舱石”。为了织密织牢城乡“安全网”,阳西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广织篢镇“1+6+N”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推行乡村“红黑榜”“积分制”,试点实施“网格+一村一警”机制,创新“五室合一”机制。

  2023年9月,阳西获省委政法委颁授“平安鼎”,渡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织篢镇大泉村等4个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厚植绿色“家底”

  干群合力建设绿美阳西

  作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阳西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提升。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51.64%,拥有2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森林公园。秉承着殷实的绿色“家底”,阳西加快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让生态综合效益惠民利民。

  通过深化绿美阳西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不断提升“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品质,让阳西大地绿起来、美起来,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群策群力、久久为功,阳西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在气象公园、大垌山森林公园、沙扒北额岭等义务植树基地以及各镇区公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023年,全县参与义务植树总人数达11万人次,种植凤凰木、白玉兰、大叶紫薇、木棉等适宜阳西水土的乔木树种51万余株,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连年达到90%以上。

  今年以来,全县推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林长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乡贤、群众等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县镇村三级共植树约6万株。

  阳西全面落实林长制,网格化建立三级林长制,通过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确保“每片林有人护、每棵树有人管”。2023年,全县三级林长共巡林1.2万次,各级林长带头全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绿美阳西生态建设。

  在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的同时,阳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做优特色、打响品牌、延长产业链。

  程村镇是“中国蚝乡”,这里拥有红树林总面积近1.5万亩,其中连片红树林面积近7000亩,是粤西地区除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国内仅存的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树林。红树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卫士”,可提升海岸生态防护能力,净化水质促进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也孕育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程村蚝产业。

  “我们世世代代都感恩这片红树林,正是这片红树林孕育了‘程村蚝’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让我们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程村镇红光蚝协会会长谢汝细介绍说,全镇养蚝海域面积达4.2万亩,仅红光村就有80%以上村民从事养蚝业。

  阳西把红树林保护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金树林”。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建立,近年来多次举办红树林保护活动,开展无瓣海桑、木榄等的引种试验,提升红树林品质,以科技赋能红树林保护,为红树林生态保护筑起了坚实的“海上长城”。

  荣誉榜

  阳西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进位类),沙扒镇入选典型镇,渡头村等10个村入选典型村。

  阳西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阳西县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渔船”管理系统项目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程村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沙扒渡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通讯员 陈琼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