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阳西经济“半年报”成绩亮眼 全域竞跑势头足
粤电阳江青洲一海上风电场项目是全国首批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2.76亿元,增长16.7%,是阳西县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风险挑战,阳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加强统筹调度,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拼经济、赶进度、抢项目。
日前,阳西县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其中,地区生产总值133.9亿元,增长8.6%,比全年目标高1.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这份阳西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阳西县经济运行延续稳定向好、稳中有进态势,核心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部分指标增速高于预期目标,取得了“半年红”的喜人成绩。
县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在广东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县域是主角,承担着重要使命。为此,2023年阳西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以下简称“分析会”)要求,全力以赴将上半年这种态势和劲头保持好,坚决稳住经济快速发展态势,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目标,作出阳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阳西味道”品牌越擦越亮
阳西是广东省农业大县、渔业大县以及“中国调味品之都”,产业发展资源丰富、条件优越、链条健全,兼具先天优势和后发优势。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6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阳西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下大功夫做好“海”的文章,做强全省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深远海养殖,联动发展预制菜、调味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全力构建从海洋、陆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为了推动名特优农副产品走进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6月16日,广东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北京新发地)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国际农产品会展中心举行,共有40家阳西企业参展,现场签约项目22个,总金额达79.96亿元,进一步擦亮了“阳西味道”品牌。
近年来,阳西坚持把提升农副产品品质作为品牌生命线,打造了“三品一标”等区域公共品牌38个,培育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4家,品牌加持、质量严控、能手种养、龙头带动,是“阳西味道”品质最有力的保障。
在此次推介会上,备受瞩目的阳西富硒农产品、程村蚝、阳西荔枝、沙扒金鲳鱼等区域公用品牌,以及顺欣金枪鱼品牌正式发布,也让首都消费者和采购商认识并了解了这些阳西“美食名片”。
近年来,阳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溪头、沙扒、上洋河北3个美丽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深蓝经济。分析会要求,加速海洋牧场开发建设,完成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完善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方面,阳西县下一步将聚焦保供给、兴产业、促增收等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坚决完成全年12.95万吨粮食生产任务。
在壮大特色产业方面,阳西将全面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蚝乡”“丹江文化”“生态富硒产业”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推进程村蚝、沙扒金鲳鱼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农渔产品深加工,发展预制菜产业。
“工业立县”亮点多
筑巢引凤吸引大项目落户
工业经济运行数据、用电量等指标数据,是一方经济的“晴雨表”,能够折射出当地第二产业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阳西县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59.2%,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其中,阳西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76亿元,增长16.7%,比全年目标高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也是近年来阳西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此外,在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等主要指标增速方面,阳西县也均排全市前列。上半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其中,工业用电量1.93亿千瓦时,增长3.0%。
近年来,阳西坚持“向海发展、工业立县”,形成了以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等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球最大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阳西县发布《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形成全县上下齐招商的“大招商”格局,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广东阳西(佛山)招商推介会在佛山市顺德区举办,达成投资合作意向和协议项目共22个,投资总额247.9亿元。其中,上台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215.4亿元。阳西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让投资企业“留得住”“干得好”,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落户的信心和决心。
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数据来看,阳西工业发展劲头足。今年上半年,阳西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比全年目标高67%。其中,项目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6.4%、166.3%、121.5%、212.4%和56.5%。
近年来,阳西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实现“拿地即开工”,全面落实企业优惠政策。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与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的同时,阳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利企便民“微改革”,在服务企业方面充分展现了“阳西质量、阳西速度、阳西温度”。
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旅游产业带动效应凸显
今年上半年,阳西县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61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年目标高1.1个百分点。
阳西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绵长,海滩沙质好、坡度平缓,发展滨海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旅游产业也成为带动消费提升的主力军。记者从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全县旅游产业“旺丁又旺财”。其中,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3万人次,同比增长74.0%;旅游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60.1%。
今年上半年,阳西县的月亮湾滨海旅游景区和七贤书院相继完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月亮湾景区于4月底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七贤书院于6月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阳西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本土文化为支撑,结合各镇特色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成为阳西旅游产业的新亮点。通过不断织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网,阳西持续优化并促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牧海耕田·诗意阳西”之旅成功入选“农耕返璞”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阳西充分发挥本土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营造产业更兴旺、百姓更富裕的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新态势。
依托2022年完成建设的“牧海耕田·阳西味道”示范带,阳西串联了儒洞、沙扒、上洋等镇的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研学旅游、现代特色产业,充分展现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广大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农耕文明和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方式。
下一步,阳西将赋能滨海文旅产业,扎实推进沙扒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动月亮湾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抓好精品旅游路线打造阳西旅游名片。当前正值暑期,随后又将迎来中秋国庆旅游旺季,阳西将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段,推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联动促销,办好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夜市等网红打卡点,形成更多消费增长点,全面激活消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