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法院驻村法官工作室实现149个行政村全覆盖 一村一法官 家门口解纷
“感谢法官上门调解,让我们两家人在家门口就把矛盾解决了!”近日,在驻村法官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在居委会就一起因菜地取水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当场拿到赔偿款的周姨连声感谢。
自去年9月起,阳西法院在全县149个行政村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目前实现全域覆盖。法官下沉一线,将优质便捷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自驻村法官工作室设立以来,阳西法院调解或撤诉结案1148件,调撤率达38.2%。
田间地头止纷争
不误农时护春耕
近日,阳西县溪头镇高潮村村民许某与韦某相约来到争议田地,驻村法官工作室法官、溪头法庭副庭长佘世韬到现场调解。
原来,许某与韦某两家的田地相邻。许某的土地之前弃耕,今年想复耕时发现“变小了”,认为是韦某侵占了自家的田地。于是找韦某讨说法,双方交涉后矛盾越来越深。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双方的田地却因纠纷迟迟未耕种。村委会为此事调解了数次未果,眼看就要误了农时,村支书黄立贯想到驻村法官工作室,立马拨打联系电话。
法官佘世韬了解案情,就双方纠纷中涉及的土地权属问题进行调研与走访。因双方均拿不出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田地界线,佘世韬给出调解意见:“春耕播种的黄金时间耽误不得,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按照乡亲们的证言重新划分。”得到了双方一致认同。
当天,在村干部的见证下,双方现场丈量,按新约定的界线耕种。韦某激动地说:“幸好解决及时,没耽误春耕,相信今年会有好收成。”在场的村治保主任徐兆飞认为:“在村民眼中,法官掌握法律知识,拥有审判经验,能够给出公平合理的调解意见,值得信服。”
这是阳西法院驻村法官工作室通过参与基层诉源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的一个缩影。法院工作人员定期联系村委会,询问需要法官参与调解的纠纷,由值守法官进行当面调解。目前,阳西法院共有16名参与驻村调解,实现对8个镇149个村(居、渔)委会全覆盖。
遗产纠纷失和睦
法官巧解挽亲情
“两兄弟吵了这么久确实不妥当,现在有法官的调解,我们就冰释前嫌、重归于好。”3月18日,在签完调解协议后,织乑镇牛岭村80岁的陈某光拉着亲弟弟72岁陈某坚的手感慨道。
这对兄弟的争吵,缘于已过世叔叔被征收土地的1.6万元赔偿款,二人对分配存在争议。陈某坚认为自己已过继给叔叔,是叔叔事实上的儿子,要求分得全部赔偿款。而陈某光否认过继说法,认为兄弟两人对叔叔均有照顾,都是合法继承人,理应平分赔偿款。
法官黄颖了解双方诉求后,掌握了陈某坚并未有过继给其叔叔的直接证据,同时了解到其对叔叔照顾相对较多,每年清明期间拜祭次数较多,心中有了初步的调解方案。
调解当天,纠纷双方及家属各说一词、不肯相让。黄颖决定“背靠背”,由他和村干部“一对一”分开调解。最终,陈某坚放弃了原先诉求,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即陈某坚分得1万元、陈某光分6000元,这段僵持许久的纷争顺利画上句号。
这样源头解纠纷的场景,在阳西法院驻村法官工作室已是常态。阳西法院将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纳入法官年度工作考核,驻村法官工作室充分发挥“前哨”作用,通过前期调查提前介入,实现对显性纠纷的先行处理,避免纠纷由小变大。今年以来共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33次,成功化解31宗。
巡回法庭进乡村
上好普法公开课
3月25日下午,儒洞镇大村村法官工作室挤满了前来旁听开庭的村民和村干部,儒洞法庭公开巡回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
2010年,陈某向阳西农商行儒洞支行申请农业贷款2万元用于经营虾塘,约定按季度偿还利息,两年期满时一次性偿还本金。后陈某因经营不善陷入经济困难,偿还几期利息后再没有偿还借款。银行催促多次仍没有偿还,于是诉至法院。
翻阅案件,儒洞法庭副庭长叶宝宁了解到,经过十多年的计息,陈某须偿还的利息金额已远超本金。“案情很明确,判决很容易,但判下来了当事人如果无力还款,案件还要进入执行环节,难以案结事了。”
由于同类案件在近年来发生较多、影响较大,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儒洞法庭将巡回法庭设在被告所在村委会,并邀请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旁听,实现巡回法庭与普法宣传的无缝对接。
庭审中,叶宝宁法官充分听取双方陈述,对当事人释法明理。在叶宝宁调解下,被告陈某与原告阳西农商行儒洞支行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原告阳西农商行儒洞支行当庭申请撤回对陈某的起诉。
这是阳西法院把巡回法庭搬进“法官工作室”,常态化调解、审判和普法服务的一幕。“巡回法庭上有干货、听得懂,相关法律法规在生活里也用得上,希望以后这样的‘普法公开课’再多一些。”旁听的村民说。
驻村法官工作室还组织法官面对面向农民宣讲,上好田间地头“法治课”。去年以来,驻村法官发放便民诉讼材料1490余份,提供涉农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元化司法服务,深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