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数字渔船”为阳西渔民保驾护航
阳西“数字渔船”助力渔业安全生产。
“在远海我也可以随时与家人聊天,让他们知道我在海上的状态,这样家人也可以放心让我出海捕捞了。”陈伯是阳西县溪头镇的一名普通渔民,谈起“数字渔船”带来的种种好处,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阳西县是省内渔业大县,该县6个沿海镇共有各类涉渔乡镇船舶3646艘。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和省数字农业乡村发展试点县,阳西县近年来以“数字阳西”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科研攻关,研发打造出“数字渔船”管理系统。
如今,阳西渔民在“数字渔船”上不仅可以通过终端收看新闻,还能及时了解天气预警、通知公告、政策法规等实用信息。一旦渔船发生突发情况,渔民能够通过APP一键求救,第一时间获得救援和帮助。在茫茫大海上,“数字渔船”既是广大渔民的“安全卫士”,又是渔民家属们的一颗“定心丸”。
总投资约1420万元织密海上安全网
作为数字阳西“一网统管”平台建设的重点项目,“数字渔船”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乡镇渔船日常监管工作,为散布在海上的渔船织密了安全网,也让渔政部门拥有了一双让违法违规渔船无所遁形的“天眼”。
“数字渔船管理系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定位等技术,对渔船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实现了渔船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中国联通阳江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特别是在台风期间,该系统能够有效指挥调度涉渔乡镇船舶回港避风,切实维护广大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数字渔船”船舶定位的技术方案,是打造一个基于岸基通信网络+北斗定位(同时支持GPS)的渔船定位管理系统。该系统紧密围绕着信息化服务渔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构建起一整套信息化体系,从而实现了涉渔乡镇船舶定位管理的“监管可视化、布局网格化、执法规范化、服务智能化”。
目前,阳西县统筹财政资金约1420万元推动3646艘涉渔乡镇船舶纳入数字化管理。在涉渔乡镇船舶安全管理领域,该系统实现了渔船位置的可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具备提醒智能化、呼叫一键化、档案电子化等实用功能,乡镇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辖区涉渔乡镇船舶的状况,为渔业安全生产加上了智能化保险。
实现“一船一档案”实时监测船舶状态
“渔船回港后,我可以用APP链接到各大电商平台,把刚打捞上来的海鲜产品推送出去,通过电商渠道可以卖得更远、赚得更多。”陈伯笑着说。陈伯所说的电商销售鱼获功能,仅仅是“数字渔船”管理系统强大功能的冰山一角。
为了切实做好涉渔乡镇船舶管理工作,阳西县委、县政府通过建设渔船定位管理系统,实现了“船舶位置可视化、管理网格化、告警AI化、档案电子化、消息平台化、报表自动化、终端智能化、呼叫一键化、家船联动化、操作极简化、报障一键化、销售电商化”,在渔船监管工作实现数字化的同时,让“数字渔船”真正做到保民安、助民富。
据了解,乡镇管理部门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即可实时掌握涉渔乡镇船舶动态数据,通过划定“近岸”和“超距”两个电子网格,能够实现休渔期、防台防汛期的渔船停港管控,对安全生产区域内渔船进行监管。
“数字渔船”管理系统不仅在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建立“一船一档案”的用户数据库,涉渔乡镇船舶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直观、高效、便捷。
在实时监测船舶状态过程中,该系统一旦发现涉渔乡镇船舶出现越界、超时未归、航行超速等状态,即可通过AI语音呼叫、短信、APP推送等渠道,及时通知渔船用户及时调整。
“船载定位终端采用防烟雾设计,并配置大容量电池和太阳能供电设备,实现了超长续航。为了方便渔民家属随时了解渔船状态,当船舶告警触发的AI语音多次外呼仍无法接通渔民时,智能触发AI语音将直接通知到渔民家属。”涉渔乡镇船舶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字赋能渔业监管让“三无”船舶无处藏身
如今在溪头镇渔港码头,昔日的“三无”船舶早已无处藏身,取而代之的是上了牌的乡镇管理渔船有序停靠在港口,船上安装的定位器格外醒目。
据了解,阳西县以“干一件、成一件”的决心,主动学习渔船管理先进经验,因地制宜专门出台政策,统筹资金免费为涉渔乡镇船舶安装定位器,切实为广大渔民办实事、办好事。以数字赋能渔业监管工作,阳西县在渔船安全规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助“数字阳西”建设的有利契机,阳西县不断加强各类渔船的信息化管理。县财政资金免费给船舶安装定位器,打造出符合阳西当地实际的安全监管平台,渔船生产和渔船管理决策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阳西现有涉渔乡镇船舶数量多,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来强化安全监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涉渔乡镇渔船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阳西县已建立健全县镇两级的渔港港长体系和“港长制”“船长制”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渔船安全监管水平,有效促进渔业生产、保障渔船安全,进一步强化当地渔业资源管控。
“政府花这么大的力气,就是要我们安全生产、生产安全,让渔民踏踏实实地打鱼致富。”溪头镇渔民小杨表示,作为船主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自己也要学好用好数字化技术设备,坚决杜绝从事渔船违法违规作业,营造安全有序的渔业生产环境。
□纵深
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一系列数字设备投入使用
数字技术让罗非鱼更肥美
如今,数字技术不仅在海面上助力广大渔民,在阳西县的鱼塘同样也大显身手。在阳西县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一系列数字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带来了新契机。
“以前养鱼都是靠人工、靠经验,现在我们在管理方面都是用数据说话。”该产业园入驻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罗非鱼养殖对水温、水溶氧量较为敏感,以前判断水溶氧量够不够,主要是凭肉眼观察,现在运用监控设备可以确保水溶氧量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出现因缺氧导致的罗非鱼死亡事故。
“一般来说,罗非鱼养殖水温要在21℃到33℃之间,水溶氧量不能低于5mg/L,一旦水溶氧量不够就要开动加氧机增氧。”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罗非鱼生产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能够实时了解相关数据,即便远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办公室里,也能够对罗非鱼养殖基地的水质、空气等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在占地数千亩的阳西县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内,目前已安装有5G基站,以及水质监测、空气监测设备和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等数字化设备。通过运用数字化养殖技术及先进的检测技术,该产业园实现了对养殖水域的重金属及药物残留等情况的常态化检测,罗非鱼养殖过程也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阳西县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按照广东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要求,立足县情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渔业生产销售深度融合,坚持推进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线实践
阳西渔港“网红”带货忙
直播推介“阳西味道”
“这是我们刚刚生产出来的鱼干,你看这条鱼有这么大,才卖……”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上,来自阳西县某渔业公司的“网红”正在卖力地直播带货,为全国各地的粉丝推介“阳西味道”。
同渔民陈伯一样,在“数字渔业”的推进过程中,阳西县许多渔业企业也以数字技术赋能产品推广,通过打造短视频产品、“网红”主播,让“阳西味道”卖得更远、赚得更多。
近年来,阳西县在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积极推进销售端数字化。通过创新开展“云数据、云课堂、云发布、云对接”等一系列“云上活动”,阳西县积极开展全民直播带货活动,广泛吸引短视频爱好者参与,着力培养一批本地电商和本地“网红”队伍。
2021年以来,阳西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短视频矩阵全覆盖,举办短视频大赛、“短视频+网红”培训班,成立“网红”直播协会,扶持该县本土农业电商超过10家,培养数百名本地“短视频+网红”达人。
在充分调动本地“网红”积极性的同时,阳西县如今也在网上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阳西县本地“网红”拍摄的各类农产品带货宣传短视频数量已超过500个,全网播放量已超过10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