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镇单身母亲艰辛撑起一片天
阳江日报讯(记者/费先霞 通讯员/申凤兰) 丈夫早逝,留下一对年幼的孩子和一堆债务。面对命运的不公,苦命妻子自学养猪和绿化树种植技术,起早贪黑打理两百亩果园和60多头生猪,还不放过空闲时间车衣帮补家计,以勤劳的双手,为一个风雨飘摇的单亲家庭撑起一片天。
她叫叶绍放,是阳西县塘口镇竹迳村一位39岁的贫困单亲家庭的母亲。三年来,叶绍放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不仅住进了新房子,日子过得也一天比一天好。“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来到叶绍放家中采访,了解到这位历经苦难的弱女子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丈夫病逝顶梁柱倒了
6日下午,记者走进叶绍放的新家,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屋内收拾得井井有条。客厅摆放着电视机、茶几和二手电动缝纫机,叶绍放正麻利地车玩偶衣服。说起前几年的家庭生活,她眼含热泪。
叶绍放的丈夫生前在塘口镇承包了200多亩山地,借钱在山里种下了荔枝、龙眼等果树。随着果树逐渐挂果,家里开始有了收入,虽然不算富裕,但一家子过得也算其乐融融。后来,荔枝和龙眼价格不断下跌,他们又在果园里养起了猪和鸡。
2009年,正当叶绍放一家看着满山跑的几千只山地鸡和几十头肥壮的生猪,指望春节卖个好价钱、能还清大部分债务时,不幸降临到叶绍放的一家。年仅50岁的丈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一个家庭的全部担子就这样全部压在了叶绍放的身上。
家里一下子失去顶梁柱,叶绍放慌了:鸡和生猪还未来得及出栏,丈夫的后事又要处理。叶绍放无奈将肉鸡和生猪低价转让,加上处理丈夫的后事和以前未还清的债务,叶绍放一下子欠下债务8万多元。
为生计自学技术走上种养路
对于一个三十出头的农家妇女来说,叶绍放还没得及从痛失丈夫的阴影中走出来,就得开始思考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在亲友和各级妇联部门以及省扶贫工作组的支持下,叶绍放在家门前的空地建起了猪舍,继续养殖母猪和肉猪。
由于不懂科学养殖和管理方法,加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猪蓝耳病和猪瘟病袭来时,叶绍放饲养的生猪只剩下两头母猪存活。辛苦忙活了一年,亏了两万多元。
多重打击下,叶绍放心灰意冷,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猪为什么会死?就是因为我不懂得科学养殖。为了两个儿子,我怎么可以向命运认输呢?”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叶绍放很快重树信心,并向镇里申请了低保。她还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养猪的书籍“啃”了起来,并经常向镇里的兽医和经验丰富的养猪户请教。叶绍放逐渐掌握了养猪的要领,从人工配种、分娩,再到仔猪的护理,都可以自己一手包办。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绍放第二次养的生猪很健康,经过适量扩大养殖规模,叶绍放赚了第一桶金。目前,两个猪栏有生猪60多头。养猪之余,她还在果园种植了1100棵绿化树苗,目前树苗已长到1米高。
鼓励儿子学好本领改变命运
去年,靠着辛苦赚来的1万多元,加上妇联组织和帮扶单位的资助,叶绍放一家三口告别泥砖房,住进了新房子。更让叶绍放欣慰的是,在她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都非常懂事乖巧。
叶绍放的屋子有两个小房间,在两个儿子同住的房间里,一个用几块木板拼接的简易书架格外醒目。记者看到,《中国通史》、《普希金诗选》、《中国古代宰相传》等各类书籍塞满了整个书架子。叶绍放说,大儿子学习成绩很好,还非常喜欢看书,这些书籍都是利用零花钱买的。叶绍放还说,她现在努力工作攒多点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读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平日里,大儿子在校寄宿,小儿子则在家帮忙做家务。“他爸爸去世时,他才读小学三年级,但那时候就开始帮家里煮饭了。下午回来,他煮饭,我喂猪,我喂完猪,他的饭也做好了。”叶绍放笑了,笑容里透着骄傲。
叶绍放说,虽然目前养猪的盈利还远远不够偿还债务,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努力拼搏,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