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篢镇平南村:近500亩盐碱地变为“丰收田”
五月份,织篢镇平南村的近500亩盐碱地上涌动着层层稻浪。该村通过“土地改良+粮食轮作”的生态种植模式,成功破解盐碱地种植难题,实现了从“盐碱滩”到“丰收田”的华丽转身。
据了解,平南村位于织篢镇东北入海口,长期受潮汐侵袭与地下水返盐困扰,土壤盐碱化情况严重,含盐量高达8‰,传统作物难以存活。在驻织篢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织篢镇调研推动下,平南村与社会企业开展合作,启动撂荒地整治复耕项目,将该村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降至3‰,达到水稻种植标准。今年春耕,平南村的盐碱地种上了耐盐碱水稻。为确保水稻稳产增收,驻织篢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建立“专家+农户+基地”联动机制,从育秧阶段的淡水洗盐、基质改良,到生长期的浇灌控盐、喷施有机肥,每个环节都融入精准化管理。
下一步,平南村将拓展“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将改良后的稻田打造成盐碱地治理科普基地与田园观光打卡点,带动土地增效、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讯员:何慕珧 冯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