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溪头镇石港村:巧用“闲田”谋发展 “共享农场”助增收
近年来 溪头镇石港村
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
积极盘活村的资源
加快推动垦造水田项目建设
有序推进“闲田”变“良田”
并通过“共享农场”新模式
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带动村民致富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溪头镇石港村共享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基地里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稻谷清香,两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一行行稻谷被整齐割下,留下一道道规整的痕迹。共享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共享农场充分盘活闲置土地,一年四季轮种水稻、番薯、花生等农作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通过机械化生产和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阳西隆港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罗生:我们的共享农场是2019年创办的,总共是有127亩地,其中有30多亩种植了花生、番薯,90多亩都是种植的象竹粘水稻,收割完之后利用这些土地进行冬种,增加共享农场的收入。 据了解,石港村以127亩垦造水田改造项目为依托,盘活季节性闲置土地发展“共享农场”,通过集体和个人参股的形式进行共享认购种植,村委会派专门的团队负责田间管理,产出的粮食作物最终归认购人所有。自农场打造以来,已有约100人次参与过认购。
阳西隆港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罗生:打造共享农场,有村民还有游客过来这里打卡、观光,还有家庭带着小孩过来体验田园生活。还可以吸引游客等加入共享农场,他们可以入股共享农场,按照每一亩地,比如一亩地的水稻成本是800元,他就可以投资800元,收获到的产品就是他的。
共享农场模式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了石港村村民增收渠道,激发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内生动力。目前,共享农场的运营每年能为村民增加约10万元的收入,为村委会集体经济增收超3万元。 溪头镇石港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叶大集:打造共享农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们村的集体经济,第二个也通过共享农场的运营来提升村民的收入,达到共赢的效果。今年早造我们种了香芋南瓜,晚造打造了象竹粘这种新品牌,我们把这造收割完了之后,我们就准备冬种,种植我们石港村的特色产品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