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多措并举 扎紧织密村级“三资”管理笼子

发布日期:2021-04-01 09:38:46   来源:阳西县纪委监委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溪头镇纪委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做到监督不设空门、不留死角,形成了全覆盖的良好格局。始终把村级“三资”管理纳入重点领域进行监督,通过多措并举,扎紧织密管理笼子,堵塞管理漏洞,助力保障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该镇纪委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宣传车、微信群以及进村入户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渠道,向群众广泛宣传严厉打击村级“三资”处置违纪违法行为的党纪法规,使之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不断提高群众对村级“三资”管理的知晓率和关注度,着力增强群众对处置村级“三资”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检举意识,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推动“三资”管理规范、有序。

  继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后,该镇纪委组织召开了由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员参加的村级“三资”管理警示教育会议,除开展集体提醒谈话外,还播放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涉及集体资源违规发包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让与会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触及灵魂,心生敬畏,从而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自觉筑牢抵御风险防线,彻底打消内心侥幸念头,逐步形成了“村集体资源要么不发包,发包必经镇“三资”平台的行为共识。”保障村级资源经镇“三资”交易中心进行发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如蓝袍村委会海仔鱼(虾)塘面积125亩,发包期10年,底价37.44万元,经镇“三资”交易中心以明标方式进行发包,最终以80.25万元成功招标,增值42.81万元。随着成交槌的落下,面对翻倍的发包价格,招标现场的村“两委”干部、村长、村民代表喜上眉梢,且异口同声的说:“村集体资源经镇“三资”交易中心进行发包的做法就是好,不但杜绝了暗箱操作,而且使发包价格达到了峰值。在村级“三资”管理政策出台前,很多资源项目发包都是以损害村集体利益达到中饱私囊为目的,这样的历史随着“三资”政策的落地落实而被彻底改写。”

  同时,该镇纪委制定落实明察暗访长效机制,常态化进村入户深入排查,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和掌握本村的资源数量和发包情况,对试图绕过镇“三资”平台进行私底下发包行为,将坚决予以制止,把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对已事实存在自行发包的,将坚持“零容忍”态度予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据了解,该镇纪委通过深入排查,发现了一条涉及资源发包问题线索,违纪事实已核准,将启动程序对相关人员予以追责问责,该线索处置辐射全镇其他村,很多村干部、村长则纷纷表示:“我们要当好村集体利益的“代言人”,依法依规通过“三资”平台发包集体资源,坚决向违纪违法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说不。”这一案例或将在全镇范围内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此外,该镇纪委不断压实监督责任,对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开展村级“三资”管理进行常态化监督,明确工作职责和连带责任风险,时刻督促其密切关注村级资源的处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教育引导。建立全镇村级资源项目管理数据库,做到了然于心。同时,借助资源管理数据库,梳理出发包合同期满或即将期满的资源项目进行重点监督,主动联系有关人员了解实情,为下步资源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发包形成有效抓手,实现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