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在线访谈

镇村支记谈“百千万工程”|织篢镇:人文丹江 富美织篢 坚定不移走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访谈时间:2023年12月9日

访谈嘉宾: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

访谈摘要:当前,阳西全县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精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实效,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阳西县融媒体中心开设《镇村支记谈“百千万工程”》访谈栏目,邀请镇村支记走进演播厅,围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畅谈发展思路,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访谈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织篢镇党委书记刘太均

来到演播厅

和我们一起畅谈

织篢镇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思路

晒一下织篢镇“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刘书记,织篢镇是阳西的城区镇,发展历史悠久,请您为大家介绍织篢镇基本情况。


图片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织篢镇是阳西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镇化率75%。织篢“山海泉林湖”兼优,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湖咸水矿温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鸡乸㙟村、“广东省古村落”大洲村等文旅资源。农业成果丰硕,拥有辣椒、香水柠檬、火龙果、南药三丫苦4个省“一村一品”项目,金枪鱼出口量占全省7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24个、100万元以上村3个。工业发展迅猛,“四上”企业149家,享有“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的美誉,永光集团获评“中国剪刀中心”。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镇”“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奖”等荣誉。


图片

  主持人:根据阳西县《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织篢镇要围绕城区镇、产业融合发展镇定位,做强工业经济,发展绿色食品和刀剪帽袋产业,请刘书记谈一下织篢是如何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呢?


图片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大抓产业集群。全力支持致美斋等21个项目动工、建设,亿滋国际食品等16个项目落户投产,做大做强调味品、预制菜产业,形成从海洋、陆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助力阳西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二是大抓蓝色海洋经济。充分发挥顺欣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链主”作用,推进数字渔船建设,发展深远洋捕捞业,打响金枪鱼特色品牌。

  三是大抓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五金、帽袋等优势传统产业进一步练好“内功”,加快应用新型装备和技术,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推动五金帽袋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大抓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辣椒专业镇和辣椒产业园,发动群众种植辣椒超4万亩,建设蒲牌辣椒交易市场及冷库仓储。

  五是大抓夜市经济,创新打造西湖公园、滨江北路、夜市街等融夜间户外活动、文化娱乐及美食小吃于一体的综合试点街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

  主持人: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点,织篢镇在这一方面如何发力?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我们以城区镇扩容提质为支点,提升幸福宜居品质。

  一是加强国家卫生县、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夯实创城主战场责任,建立创城长效机制,明确创建标准,压实工作责任,完善网格化管理,推动落实“门前三包”,重点强化示范引领、宣传氛围营造,提升城市品位。

  二是加强小区精细化管理。针对辖区内27个无物业小区,推行“大物管”治理模式试点,由社区先期托管,逐步完善服务管理。推动部分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项目实施,统一更新管理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等消防设施,修缮消防通道,整治易引发火灾的电线电缆,安装集中充电棚充电桩,实现小区消防安全性能整体提升。

  三是加强老旧城区改造建设。坚持“里子”“面子”并重,全力推进丹江老城区旧圩街、旧城区改造项目建设,做好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主街区风貌整治及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四是加强美丽圩镇建设。织篢镇是阳江市美丽示范圩镇,我们坚持以推进“七个一”建设为载体,高品质打造国道228线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做到“初来乍到、眼睛即亮”;高起点打造汇景路美丽示范主街,让街边美景俯拾皆是;高水平打造宋康东路两侧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做到“一房一景入画来”;高标准打造阳西法治广场美丽圩镇客厅,让群众邂逅法治的“慢时光”;高要求打造安和市场,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高层次打造美丽河道,建成河堤路,实现织篢镇“岸绿水清”;高质量打造南湖公园及25个街角绿美生态小公园,呈现“推窗见绿”。


图片

  主持人:织篢镇整个镇区常住人口超19万人,人口众多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不小难度,刘书记,织篢是如何做好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平安织篢的?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织篢镇坚持以创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为抓手,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依托省委政法委帮扶优势,强化县级领导、镇级主导、村级自治,全面整合公、检、法、司等力量,在全市率先选聘46名专职网格员,做实“丹江人”品牌,建立“网格+N”载体,打造示范性镇级综治中心。

  二是进一步规范“五室合一”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调解示范村、个人品牌调解室,镇村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23%。

  三是全面开展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创建全覆盖工作。大力实施“雪亮工程”“一村一警(辅)”及重大事故隐患摸排整改工作,社会治安呈“两降一升”态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图片

  主持人:2023年11月,织篢镇谷围村和岑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村,我想问问刘书记,这两条村怎样抢抓机遇来推动发展?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谷围村紧紧围绕“渔”这一主线,依托渔业龙头企业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蓝色海洋经济,曾获评省乡村振兴首届大擂台“十强村”。其中,鸡乸㙟村是织篢镇的“明星村落”,被誉为“全省最富有的渔村之一”,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岑村村属城郊融合类村,率先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 ”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2023年,该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目前正着力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主持人:“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在未来,织篢镇如何更好地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请为大家晒一下你们有哪些新规划、新目标?


图片

  织篢镇党委书记 刘太均:到2025年,建成经济强镇。产业集群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日益凸显,打造调味品、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包装配套等四大产业,形成年产400万吨调味品、年产值超32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成功打造省级辣椒产业园和辣椒专业镇。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解决县域闲置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打通“断头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进一批教育、医疗、养老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绿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运营“中国蚝乡”“丹江文化”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建成省级示范性镇级综治中心,创建1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或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50%。

  主持人:“百千万工程”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听了刘书记的介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织篢带来的可喜变化,“人文丹江,富美织篢”的美丽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相信,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织篢镇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