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阳西县经济运行简况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8.14亿元。农业总产值98.89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67亿元,增长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91.63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万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万元,增长9.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4.51亿元,贷款余额107.18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6.7%。
第一产业
阳西县盛产水稻、荔枝、龙眼、西瓜、辣椒等,其中双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蒲牌北运椒、溪头五彩薯、儒洞香芋等大宗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县建有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海水养殖、畜牧业生产等十大生产基地。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28万公顷,其中水稻2万公顷,实现水稻综合机械化率74.2%。成功创建程村蚝、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个“一村一品”项目,被定为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短视频矩阵暨“区块链+农业”试点县、数字农业示范县和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顺欣集团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与绿环生态养殖公司认证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巩固程村国家级近江牡蛎养殖示范区,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山海蚝乡田园综合体。2019年,渔业总产值63.07亿元,升级改造渔船126艘,海捕产量14.16万吨,溪头现代渔港(二级)项目完成总工程量76%。创建1333公顷罗非鱼养殖基地,建成2800公顷南美白对虾绿色养殖基地以及深水养殖基地,开发水产品加工出口。畜牧业转型升级,以温氏集团、海大集团等为龙头,创建一批“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态畜禽养殖场。2019年,牧业产值13.82亿元,林业产值达3.57亿元。
第二产业
2019年,成立阳西高新区,坚持高位推进,创新驱动,打造“一区五园”产业发展平台,统筹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刀剪帽袋产业园“五大园区”的开发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扩能。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荣获“建国70年中国调味品产业最佳服务园区”。园区以打造调味品国际化生产基地的前瞻性布局,扩容提质,拓展至847公顷,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在全省同类产业园区率先基本实现“十一通一平”。美味鲜、卡夫亨氏、厨邦、美味源二期等调味品龙头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喜悦食品、功成实业、广味源、御膳厨、巨树腐乳等项目开工建设,致美斋、康赢食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调味品及配套产业入驻园区。引进储备有加美味、泽记“老坛酸菜”等新一批食品项目。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提效。华厦阳西电厂全球首台124万千瓦5、6号机组并网发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火电厂。海上风电迎来投产热潮。三峡沙扒一期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完成并网发电,二、三、四、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粤电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基础导向架、辅助桩沉桩,陆上集控中心在2019年10月顺利开工。明阳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全面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增产。博德精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建华管桩等企业产能持续扩大,粤玻实业项目建成投产,领尊能源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基地道路、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布局强化。阳江港丰头片区正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刀剪帽袋产业转型升级。永光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研发专利技术达50多项,与金发科技合作建立全市刀剪行业首个博士工作站,正在谋划集聚发展建设刀剪帽袋产业园。2019年,阳西县开展“征地拆迁百日攻坚”和“重点项目大干120天”行动,征出土地1万多亩,掀起全县144个项目建设热潮,推动立项审批项目127个,开工和在建项目达89个,竣工验收或试产投产项目11个,累计完成投资178.9亿元。2019年,实施县重点项目53个(其中省重点项目13个,市重点项目24个),完成投资50.08亿元,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明显。建立全行业全领域大招商机制,引进项目57个,总投资达942亿元。
第三产业
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332万人次,增长13.8%,累计旅游收入29.3亿元,增长12.5%。旅游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景式打造,推进全域旅游。碧桂园月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塘口河谷田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新引进鼎龙温泉谷、月亮湾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大泉山海生态旅游景区、爱琴海田园综合体、沙扒湾山湖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19个大型文旅项目。2019年,沙扒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名单,阳西滨海风光游入选首批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成功举办2019荣盛·沙扒马拉松欢乐跑和2019荣盛·阳西沙扒月亮湾半程马拉松赛。贸易业平稳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1亿元,增长7.6%。依托凯旋商业街、御景湾商业城等商贸综合体引进盒小马、麦当劳等知名连锁品牌。房地产投资走势平稳。商品房销售面积65.11万平方米,销售额32.92亿元。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6.24亿元。
交通建设
2019年,阳西县以“征地拆迁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大干120天”行动为契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广湛高铁阳西站与江湛铁路阳西站并站,且由预留站改为开站同期建设;争取G15沈海高速沙扒支线纳入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实现未来县域内镇镇通高速的目标。全县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前期费用资金11.7亿元,养护资金687万元,安保资金400万元。省道S386线旧寨至塘尾段公路、县道X752线蒲牌至旧仓段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省道S278线阳西塘口至织篢段公路、沈海高速阳西段扩建工程顺利动工建设。全县“四纵五横”大交通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有力推动了阳西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跨越发展。
教育事业
2019年,全县教育优质学位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阳西教育城建设初见成效,阳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及体育馆、训练馆、大剧院、阳西海洋与食品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阳西学校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第四小学及方正中学、兴华学校等新改扩建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县第三小学、织篢镇中心小学苏村教学点、塘口镇幼儿园、溪头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等新建学校、幼儿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各类各级教育跃上新台阶。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含教学点)155所(个),其中,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含民办3所),小学21所,教学点112个。在校学生63221人,其中,普通高中7909人,中职693人,初中15037人,小学39582人。全县教职工4584人,其中,普通高中792人,中职45人,初中1552人,小学2195人。全县幼儿园共74所,其中公办园9所,在园幼儿17349人,入园率98.26%。138个村文化室建成,县档案馆、县科学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阳西县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文化事业
2020年,阳西县图书馆藏书总量121750册,报刊113种,计算机42台,新购图书2012册。全年发放读者借书证847个,借书35701人次66860册次,移动图书馆图书下载量(次)76024次,读者满意度:92%,2020年总流通人次93271人次,平均日进场读者256人次。1~12月活动:组织各类讲座次数8次,参加人次365人次。举办展览28个,参观人次116086人次。举办培训班77个,培训人次2827人次。举办活动次数84次,参加人数3650人次。
2020年,阳西县建设了25条健身路径,配备建设器材。新成立了阳西县广场健身舞蹈协会,相关体育协会积极参与公共体育事业,组织了足球、篮球、2020年沙扒月亮湾半程马拉松赛等多项赛事。
科技专利
2019年,阳西县拥有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种高新技术产品。有阳江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星创天地”——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阳西县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社会保障
2019年,阳西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新增21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任务的100.72%。
2019年,全县有公共租赁房287套,已配租254套,剩余可配租房源33套。全县村村通自来水的自然村有377条、44152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6.3% 。
2019年,阳西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00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23人;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3338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427人;促进创业42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52人,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0%;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水利工程
阳西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分东、中、西三个片区分步实施。2019年,已实施的有5项,分别为东片区1标段和2标段,中片区1标段以及儒洞镇、沙扒镇、织篢镇8条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西片区的阳西县引陂供水工程EPC项目。
2019年,阳西县沙扒水闸、陇西水闸开工建设,完成石碧口、猪碌坑、汶良井、合岗四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塘口引水陂抢险重建工程,陂底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碧道总体提升工程和织篢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等加快推进。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阳西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64间,其中医院14间、妇幼保健机构1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间、卫生监督机构1间、门诊部3间、医务室2间、个体诊所19间、卫生站220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11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78名。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病床数分别为1.41、3.83,总诊疗人次、住院人次分别为228.6万人、5.1万人。
基础建设
阳西县狠抓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县城32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打通县城工业大道西、滨江北路等一批断头路,县城灯光亮化景观工程、工业大道东与体育路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成使用。西湖路等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启动建设。北湖公园项目加快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营正式启动。顺利完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县城数字城管系统(一期)建设,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大力整治“六乱”行为。“四创”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建省园林县城、省卫生县城。外联内畅的交通网加快形成,G15沈海高速阳西段改扩建工程完成总投资30%,沈海高速沙扒支线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国道228线县城过境公路、省道278线塘口至织篢段一级公路、省道386线旧寨至塘尾段公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先行段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
切实加强农渔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渔港、水利工程建设,调剂县级财政资金完成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获得省、市一致认可。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村村通自来水、引陂供水工程,建成供水管道316公里,解决27万人安全用水问题。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59万亩,垦造水田2802亩、拆旧复垦2500亩。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海洋牧场”示范区,总面积约5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一。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县所有村庄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100%完成规划,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通过省、市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