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人,疫情形势严峻!全国高中风险区8+80个!速打加强针→
截至11月10日9时,全国共有
8个高风险地区
80个中风险地区
重点关注地区5个
2021年11月10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11月9日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广州报告,来自赞比亚。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为广州报告,分别来自阿联酋、加拿大和阿曼。新增出院5例,目前在院41例。
截至11月9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6269例(境外输入4328例),其中确诊病例3248例(境外输入1681例),无症状感染者3021例(境外输入2647例)。
河北昨日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在辛集
2021年11月9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例(辛集市,均在隔离点发现),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11月9日24时,河北省现有确诊病例118例(含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例。
辛集要建方舱医院?明天封城?都是谣言
据“辛集发布”消息,面对不断增多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流调工作的深入推进,河北辛集市排查出的密接、次密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按照河北省防控办统一部署,已协调邢台、保定、衡水、邯郸、沧州、定州等32个县市区提供集中隔离点支援任务,总计5000余个房间,全力以赴确保密接、次密接人员“应隔尽隔”。目前,辛集市已派出6名市级领导带队的转运小组与各地市进行对接,正在紧张有序组织已到达的600余辆负压救护车对需隔离人员进行转运。
对于“辛集市要建设方舱医院”“明天辛集武警封城”等信息,经向有关部门核实,此信息系谣言。恶意编造这样的虚假信息,性质非常恶劣,并引发严重后果,请广大网民擦亮眼睛,相信科学,不乱加猜测,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坚决避免造成不良或不必要的社会影响。
黑龙江昨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4例
2021年11月9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4例(黑河市爱辉区4例),均为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管控期间主动排查发现;当日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4例(黑河市爱辉区)。
截至2021年11月9日24时,全省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50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云南昨日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11月9日0—24时,云南省新增确诊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缅甸输入),本土2例(瑞丽市抵边严管区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2例。累计确诊病例119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24例,无死亡病例。
@阳西市民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阳江市、阳西县卫健部门安排
即日起,符合条件的阳西市民
可到阳西各接种点
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接种加强针需符合条件:
普通市民同时满足已完成两剂次新冠灭活疫苗、年满18周岁以上、加强针与第二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时间间隔必须超过6个月这三个条件可就近就便自行前往接种点接种。
据悉,加强针也叫做“加强免疫”,是指一些疫苗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体内免疫力会逐渐降低,为使机体继续维持牢固的免疫力,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免疫特性来进行再次接种。通过国内外研究发现,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下降,保护效果有所减弱。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接种疫苗剂次的增加,来提高免疫水平。
针对市民关心的
关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的问题
阳江市卫生健康局作出了回应
Q:哪些人群可以接种加强针?
A: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人群,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有在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等;60岁以上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普通市民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也可接种。
Q:接种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A: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做好个人防护前往接种点,现场向接种医生告知自己既往疾病以及近期是否用药等情况。
接种后,按规定留观 30 分钟,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请向接种单位报告,有必要时及时就医。
同近期接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等至少间隔2周。接种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Q:“间隔满6个月方可接种加强针”针对已接种2剂次新冠灭活疫苗者而言,是从第一针接种的时间开始计算还是第二针呢?
A:是从第二针开始计算的,接种第二针后间隔满6个月方可接种加强针。
Q:如果第一针接种北京科兴新冠灭活疫苗,第二针接种北京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者,加强针可以选择上述任意一种吗?
A: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也就是北京生物)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Q:加强针接种禁忌症有哪些?
A: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各接种单位具体接种时间: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科普:有多少人打了加强针?能防住高度变异的病毒吗?
近期,我国各地已启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3797.3万人。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给出了权威解答,一起了解。
1.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以后,免疫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来看,应用新冠疫苗之后,它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加强针就是通过增加接种疫苗的剂次,可以快速提高抗体水平。
“目前,我们研究可以看到,有的灭活疫苗接种完第三针之后,满一个月的时候,我们测它的抗体水平和第二针满一个月后相比,抗体水平大概提升5倍左右,有的可能会更高一些,这也就意味着会增加它的保护作用。”王华庆说。
2.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能否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毒株?
王华庆表示,目前所有的疫苗对前期出现变异株引起的发病仍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重症的保护作用更明显一些。
3. 如果前期接种了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是否可以接种加强针?
3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我们国家前期接种中覆盖人群比例非常大,这4种疫苗也是国家批准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之所以选择这些疫苗开展加强接种,因为在前期积累了一定数据。
王华庆同时表示,现在全球都在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涉及到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将来会根据数据收集情况还有疾病防控的需要,同时考虑疫苗供应的情况,会研究决定前期接种其他疫苗的人群是不是要进行加强,用什么疫苗加强。这些问题都在研究过程中。
4. 如果完成全程接种远超6个月,再接种加强针还有效果吗?
根据过去使用其他疫苗的经验,如果间隔增加,实际上它的总体免疫效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间隔的时间越长,随着抗体水平下降,一旦有传染源暴露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建议大家按照间隔的时间要求尽快开展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5. 新冠疫苗加强针也是免费打吗?
王华庆表示,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政策和过去一样,对居民实施免费政策。
6. 哪些人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确定了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机场、口岸、边检、医院等工作人员以及60岁以上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和关键岗位人群。除了这些重点人群外,各地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和疫情防控需要,扩大加强免疫的人群范围,对其他符合条件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也提供加强免疫接种的服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加强免疫接种3797.3万人。
关于去哪里接种加强针,重点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是按照单位统一组织来进行实施,或者行业组织统一实施。对于其他需要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可以关注当地卫生健康委或疾控部门发布的信息,也可以咨询辖区内的接种单位来了解接种安排。
此外,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整体部署,阳江市在11月2日已经全面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在校在园学生和家长们只需按各学校(幼儿园)的安排进行接种即可。非在校在园儿童由监护人在粤苗APP、粤健通预约平台预约,并按预约好的时间,由监护人陪同到相应接种点进行接种即可,监护人携带儿童疫苗接种证和有效身份证件。
一、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1、监护人需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提供父母至少一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携带儿童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等)以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前往接种点或接种专场,避免孩子空腹、劳累,提醒孩子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
2、接种前如实告知健康状况,配合做好健康问询和知情告知,通过医生评估且提供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接种。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确认没有异常方可离开;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回家后监护人应留意儿童健康状况,儿童如出现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二、3-11岁人群接种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监护人通过粤苗APP或粤健通微信小程序预先登记孩子和家长的信息,绑定孩子在省疫苗系统中已有的档案,并自助完善档案中孩子身份证号码、父母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必需信息,生成接种档案信息二维码。
学校(幼儿园)一般会提前收集接种档案二维码信息,在校在园学生可按学校要求及时向学校反馈。(接种档案二维码信息可由学校提前反馈给接种门诊,接种门诊通过扫码快速定位受种者档案,完成受种者档案信息自动补充。)
粤苗APP具体操作详见下图:
注:如出现粤苗APP无法绑定孩子接种档案的情况,请前往接种门诊现场处理。
另:在校在园集中接种的学生,可由学校(幼儿园)组织收集信息统一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