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强军战略落实力求武装工作建设新突破
近年来,面对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武装工作的新形势,军民融合的新要求,阳西县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强军兴军系列重要论述,紧紧扭住改革强军蓝图目标,着力深耕地处沿海、直面南海的区位战略升级,不断强化责任担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推动党管武装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定扛起首位首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军队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论述要求,指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自觉担当政治责任,奋力开启强国强军新征程,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懈奋斗。
把岗位当战位来抓,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表扬阳西县边海党支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勇精神。自那以后,弘扬“边海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为阳西县委、县政府擎领建设发展的指航标,抓党管武装建设更是提上突出位置来抓。利用召开武委会、议军会等时机,邀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授课等方式,组织党政领导认真学习党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军兴军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武器,努力提高强军兴武的政治意识、法治观念和能力水平。重视学习实践习近平强军思想方法,把学深悟透与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国动委职能机构纳入“三定”方案、党管武装绩效考评、《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整改方案》等重大事项,县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参加“军事日”活动,县委多名常委一同出席人武部党委全会暨全县武装工作会议,不断增强国防战位观念,切实做到以理论清醒保证信念坚定,把绝对忠诚融入血脉。
把制度当铁律来炼,用使命责任诠释担当。
阳西县认真落实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党委议军等制度,坚持把武装工作纳入全县中心工作、镇考核、领导干部任职期实绩评定,不断完善通报督导、工作约谈等机制,构建年初部署武装工作,每季度班子领导碰头及时研讨破解武装工作难题,年底实施联合考核的闭合回路。组织各镇党委书记作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宣布并颁发了镇武装部教导员任命书;为了确保民兵整组工作编实编强,组织“党、政、军”三级主官签订《深化民兵调整改革责任书》,进一步压紧压实武装工作职责,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推进党管武装工作落地落实,
把队伍当关键来建,立用人导向凝聚共识。
阳西县坚持把专武干部队伍纳入地方党政干部培养总体计划,县人武部和县委组织部研究建立专武干部选拔、配备、考核、培训、管理等军地共育机制,加强村“两委”民兵干部选配工作,落实民兵连长100%进村“两委”,合力打造专武干部铁军。落实军地联合选拔考评专武干部和任前集体谈话制度,严格专武干部资格认证,落实“连续两年认证不合格调离专武岗位”要求,狠抓民兵经常性教育训练管理,不断强化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水平,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村两委换届中民兵干部的选配工作,推选优秀退伍军人担任民兵连长,不断激发了基层武装工作活力。2019年交流重用专武干部3人(1人提拔为镇委副书记,1人交流重用为常务副镇长,1人年纪偏大交流到县直单位任职);提拔4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镇武装部长,占8个镇的50%(2人参与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突出,2人为80后,3人是本科学历)。
二、狠抓真打实备,突破关键重点
武装工作的重心是国防动员建设,指向是支援保障打赢;备战打仗是国防动员的核心职能,更是党管武装的重心所在。阳西县聚焦备战打赢,以真打实备的行动,书写强军合格答卷。
加强军地应急联动,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加强军地联合,形成军地合力,是提高应急力量建设水平的方法之一。阳西县紧贴使命任务,按照“军地联训、分类轮训”要求,充分整合军地训练资源,会同公安、应急、农业农村、水务、消防等部门,统筹协调各镇民兵预备役中的精干力量,积极探索军地联训联演方法路子,研究完善阳西应急指挥、响应、处置体系,提高军地联合遂行应急处突能力。同时加大开展森林灭火、防汛抗洪、抗震救灾等专项演练的资金支撑;分批次组织各专业民兵2000多人次参加基地轮训,突出建强海上民兵队伍,紧扣渔民休渔期、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等时机,大抓基地轮训、在岗培训、挂钩帮训,不断提升民兵遂行海上维权任务能力,积极完成省“扫海警戒”行动任务。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高标准做好征兵工作。
阳西县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辖区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采取军地共抓、上下联动的方式,抓实抓牢兵役登记、征兵宣传、新兵欢送、新兵回访、老兵欢迎、就业安置和廉洁征兵等各环节工作,积极利用县四级微信工作群、阳西微报等媒介,突出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覆盖率,确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征集任务数,实现“五率”量化考评位列全市前列。
加强经费保障力度,促进武装事业向前发展。
阳西县按照“每年抓建一批、三年一个周期”的思路,重视财政投入,强化对武装工作和民兵建设工作的支持保障,投资约1.2亿元建设县国防教育基地与县委党校、县教师发展中心、县老干部大学、县消防训练基地“五合一”的重点项目,已完成征地、用地报批、立项、勘察设计招标,计划今年8月份动工;投资2540万元建设训练射击靶场,已完成立项、调规工作;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的地面应急指挥中心正开展前期工作。去年,县委议军会决议,将3万元各镇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投入50多万元修缮县人武部基础设施和添置全县应急民兵服装、装备。今年,又议定20万元国防动员事业费,100万元民兵事业费,投入140多万元建好县人武部“四个秩序”和购置民兵应急连装备器材。力争实现“四个秩序”、民兵应急装备全部达标。
三、把握时代趋势,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本质动力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阳西县努力把握时代大趋势,把握好国家战略的共振作用,全面并深刻地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的战略定位,大力推动强武与兴县双赢。
进一步加快构建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新格局。
近年来,阳西县国防动员系统相继出台人武部“四个秩序”建设、基层武装部建设、民兵基层组织建设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出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征兵“五率”、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检查“千分制”、安全管理考评“千分制”等多项量化考评机制,党管武装工作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积极推动十三五期间国防动员建设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武装工作纳入县委书记述职重要内容、国动委机构纳入地方三定方案、国防动员工作已纳入政府系统绩效考评体系、国防动员事业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组建国防教育讲师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国防动员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重点国防项目陆续开工,创办《阳西县国防动员简报》,印发至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单位、各镇、所有企业和学校,切实提高了阳西县国防动员工作在民众中的知晓率和感召,推动国防动员工作落地落实。
进一步动员民兵服务地方和谐稳定发展。
阳西县鼓励号召广大民兵自觉投身富美阳西建设中,主动参与平安创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切实发挥关键时刻“拳头”力量。激发民兵热情,投身阳西发展建设。积极研究制定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作用以及团结动员人员参加民兵队伍激励措施,把评先创优、慰问帮困等活动向民兵参训参建倾斜,激发民兵入队热情,不断强化职责荣誉意识,以组织民兵参加防台抗洪、山林灭火备勤、疫情春耕助产、植树造林等任务活动,有力保障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阳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宣传。
阳西县以持续开展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街道活动,把全县中小学生作为教育重点,利用征兵宣传和学生军训等时机普及国防教育。组建30人的县国防教育讲师团,组织力量修缮革命烈士陵园、筹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充分利用修(扩)建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两阳武装筹备领导小组成立旧址——八元堂、横山红色展馆等国防教育基地,积极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前往阳西县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打造国防教育重要阵地,全面落实全县党政机关干部一人不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双拥工作氛围。利用阳西微报、阳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武装工作,并在各镇成立了3至5人的宣传小组,拓宽国防教育宣传覆盖面。同时以联合驻训部队合办军地联谊文艺活动等创新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军地鱼水情。
四、注重创新创优,巩固军民团结合力
倾力为部队官兵解难题办实事。
阳西县加强转业干部安置,确保安排到阳西县的副团以下干部100%进公务员队伍和参公单位。为解决驻军单位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困难,县财政投入30多万元修缮了人武部饭堂、民兵宿舍和武警中队训练场馆。
着力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
阳西县积极创新举措,提升军人军属尊崇度,努力构建具有阳西特色的军人荣誉体系。大力开展送光荣牌、送立功喜报、送慰问金的“三送”活动,为全县8958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悬挂光荣牌,及时为6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达喜报。
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阳西县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阳西贯彻落实到位。推出“退伍军人绿色通道”,免费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服务,切实做到用心用情,扎实推动阳西县退役军人工作开创新局面。
新形势下,武装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聚焦改革强军战略落实,用使命责任铸就军魂,阳西县正续写着矢志兴武强兵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