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西县2019年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研究同意,现将《阳西县2019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涉农办(设在县财政局)反映。
阳西县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0日
阳西县2019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粤府〔2018〕123号)及《阳江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阳府〔2019〕15号)有关要求,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解决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转变,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相关涉农专项规划,着眼我县经济长远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优先保障完成约束性任务前提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集中支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提高资金整体效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中央及省统一部署和要求,探索建立我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到2019年底,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以及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底,建立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并根据农业领域县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提升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
2.坚持规划引领原则。
3.坚持注重绩效、规范管理的原则。
四、整合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省、市、县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阶段,参照省市级整合专项目录对我县涉农资金予以清理整合,归并设置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林业建设、农业救灾应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大类(详见附件),明确每类资金牵头部门,并实行动态调整。本方案涉农资金整合范围包括:
1.省市级财政下达可整合的涉农资金;
2.县财政安排的相关涉农资金;
3.其他可整合的资金。
五、资金安排情况
纳入本次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24202.38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2932.678万元、市级资金1219.706万元、县级资金50万元),属于约束性任务资金11976.548万元、属于指导性任务资金12225.836万元,共安排到92个项目(详见附件),资金安排情况如下:
(一)农业产业发展类资金
安排该类资金3585.69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062.88万元、市级资金472.816万元、县级资金50万元),共49个项目。其中:
1.约束性任务,共28个项目2209.0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126.05万元、市级资金33万元、县级资金50万元),具体如下: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共3个项目30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实施周期2019年。
(2)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共5个项目177万元,其中:
①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共1个项目120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各动物养殖场及各镇政府,实施周期2019年。
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共2个项目15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分别为县农业农村局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站,实施周期2019年。
③动物疫病防控的屠宰管理,共2个项目42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
(3)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补助,共1个项目3.05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开展农民负担网络监测工作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工作。
(4)土地整治,即高标农田建设项目共2个项目450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分别为织镇政府、儒洞镇政府,实施周期2019—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
(5)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共7个项目400万元,每个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扶持金额,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分别为织、程村、上洋、沙扒、儒洞、新墟镇专业合作社,实施周期2019—2020年。发展织镇蒲牌村南药三叉苦种植产业、程村镇莲花村牛大力种植产业、上洋镇周新村西瓜种植产业、儒洞镇边海村丝苗米种植产业、沙扒镇来福园村浅色黄姑鱼养殖、沙扒镇渡头村海水鱼苗培育、新墟镇东水村茶叶种植产业。
(6)基本农田保护,共8个项目113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66万元、市级资金21万元、县级资金50万元),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5.5398万亩,主管部门为县自然资源局和各镇政府,实施单位为全县各村委会,实施周期2019—2020年。
(7)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配套经费,共1个项目12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
2.指导性任务,共21个项目1376.64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36.83万元、市级资金439.816万元),具体如下: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共1个项目60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支持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热带亚热带果蔬产地初加工、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改造。
(2)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与交流合作,共2个项目22万元,其中:
①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共1个项目5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阳西绿苑蔬菜合作社,实施周期2019年。用于“菜篮子”基地产品质量监测、数据报送等。
②促进农业对外合作,共1个项目17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
(3)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共4个项目35.6万元,其中:
①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共1个项目5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
②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共1个项目9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年。
③动物疫病防控和屠宰管理,共1个项目20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④植物疫病防控,共1个项目1.6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阳西县植物检站,实施周期2019年。
(4)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农村改革补助,共7个项目759.046万元,其中:
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共6个项目699.046万元,用于农村住房、水稻、花生、岭南特色水果、生猪等政策性保险。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各有关保险公司,实施周期2019—2020年。
②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补助,共2个项目60万元,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奖补补助46万元、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4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选择儒洞镇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5)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共8个项目500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用于产业、园区,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要求,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资金
安排该类资金1065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209万元、市级资金450万元),属于约束性任务资金3329万元、属于指导性任务资金7330万元,共5个项目。其中:
1.约束性任务,共2个项目332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149万元、市级资金180万元)具体如下: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含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市级配套资金),共1个项目3155万元,主管单位为各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全县各村委会,实施周期2019—2020年。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建设完善村庄村巷道硬底化、集中供水、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垃圾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风文明水平。
(2)“畅返不畅”路段整治9.64公里,共1个项目174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周期2019年。
2.指导性任务,共3个项目733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7060万元、市级资金270万元),具体如下: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含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市级配套资金),共1个项目5858.55万元,主管单位为各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全县各村委会,实施周期2019—2020年。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砂土路和等外路改造30公里,共1个项目540万元(每公里18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周期2019年。
(3)农村公路养护里程1540公里(其中县道51公里、乡道702.5公里、村道786.5公里),共1个项目931.45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周期2019年。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类资金
安排该类资金89.3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8.5万元、市级资金80.89万元),共2个项目,全部为指导性任务,其中:
1.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共1个项目8.5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扶贫办,实施周期2019年。用于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贴息。
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类(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及工作经费),共1个项目80.89万元,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县扶贫办,实施周期2019年。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739人实现脱贫。
(四)生态林业建设类资金
纳入本次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2618.29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402.298万元、市级资金216万元),属于约束性任务资金962.498万元、属于指导性任务资金1655.80万元,共安排到24个生态林业建设类项目,资金安排情况如下:
1.约束性任务,共10个项目962.49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18.498万元、市级资金44万元)。具体如下:
(1)阳西县2019年薇甘菊防治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7万元、市级资金8万元)。任务量900亩,实施周期2019年。
(2)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共1个项目200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自然资源局,实施时间2019年。选址拟在织镇大洲村,建设内容包括古树资源保护和修复,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美化,提升乡村景观品质,建生态科普宣教廊、休闲步路、栈道、休息亭、休息椅等。以保护古树资源和延续历史文脉为前提,深入挖掘乡土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为核心,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绿美古树乡村。
(3)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共1个项目156.6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20.66万元、市级资金36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自然资源局,实施时间为2019年。建设内容包括在村中道路、水旁、宅旁、庭院和村中闲置空地种植绿化美化树苗、花、草和建设一些附属休闲设施,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基础工作,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4)森林碳汇林抚育工程,共1个项目60万元(省级资金60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自然资源局,实施周期2019年。抚育对象主要是针对2017、2018年的碳汇造林工程,面积3000亩,建设地点:织镇、上洋镇、塘口镇。抚育措施主要是除草、松土、施肥、补植等。
(5)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6个项目500.838万元(省级资金500.838万元),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为县自然资源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6个项目分别是:
①一级基干林带红树林人工造林项目,共1个项目156万元,建设面积390亩,建设地点:程村镇、溪头镇。
②二级基干林带人工造林项目,共1个项目77.88万元,建设面积400亩,建设地点:上洋镇、溪头镇。
③二级基干林带老化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共1个项目19.498万元,建设面积1000亩,建设上点:上洋镇、溪头镇。
④二级基干林带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共1个项目45.85万元,建设面积500亩,建设地点:上洋镇、溪头镇。
⑤三级基干林带人工造林,共1个项目155.76万元,建设面积800亩,建设地点:程村镇。
⑥三级基干林带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共1个项目45.85万元,建设面积500亩,建设地点:上洋镇。
2.指导性任务,共14个项目1655.8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483.80万元、市级资金172万元)。具体如下:
(1)一级基干林带红树林人工造林项目,共1项目39万元。与约束性任务“一级基干林带红树林造林工程”属同一项目。因约束性项目资金不足,需调配指导性市级资金39万元(与约束性任务一级基干林带红树林人工造林项目属同一项目)。
(2)二级基干林带老化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共1个项目175.202万元,建设面积1000亩,建设上点:上洋镇、溪头镇。(调配资金,与约束性任务二级基干林带老化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属同一项目)。
(3)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共1个项目50万元。建设时间为2019年。该项目选址在新墟镇东水山,建设内容包括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全面封山育林,宣传设施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在阳西县东水山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县生态公益林结构和生态功能等级,使示范区逐步实现林分质量提升,保护管理规范,经营利用合理,成为展示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的窗口,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的经验田,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基地。
(4)古树公园建设项目,共2个项目60万元,建设地点:程村镇、沙扒镇。
(5)林业工作站设备购置项目。共1个项目25万元,均为省级资金。需购置程村红树林保护区工作站和溪头、上洋、儒洞、新墟镇林业工作站的办公设备。
(6)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共7个项目140万元。每个项目资金20万元,需修缮或改建原有办公环境的程村红树林保护区工作站和程村、溪头、上洋、儒洞、塘口、新墟镇林业工作站,按省林业局要求做好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周期2019—2020年。
(7)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共2个项目120万元(属省级资金)。每个项目资金60万元,主管部门为县自然资源局,实施单位为阳江市新湖沉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阳西县东水茶业有限公司。由实施单位根据文件项目清单方案实施,购置设备、支付人工、购买化肥、苗木等项目费用支出,实施周期2019年。
(8)湿地、森林公园建设,共5个项目10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68.5万元,市级资金31.5万元),织镇大垌山郊野公园、新墟镇陂底水库湿地公园、上洋镇烟头岭森林公园、溪头镇北寮湾森林公园、塘口镇马山森林公园,建设公园基础设施按公园规划设计为准等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均由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9)湿地、森林公园建设标识、宣传。共1个项目3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6.5万元、市级资金23.5万元)。
(10)广东省阳江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宣传、设备购置。省级资金150万元,用于阳西片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瞭望监测系统建设、新建林火远程视频监测设备购置等。
(11)专职护林员补助(省、市级)72.9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4.96万元、市级资金18万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安排护林员队伍建设给予补助,由各地按300元/月/人标准与当地自筹资金统筹落实到人,市级配套专项资金,按100元/月/人落实到人。
(12)森林小镇建设,共1个项目200万元,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变,提高森林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生态福祉需求,大力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3)塘口绿道项目(县政府统筹项目),共1个项目493.638万元,由县政府统筹其他部门资金,建设塘口绿道项目。
(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
安排该类资金7250万元(省级资金7250万元),共12个项目,其中:
1.约束性任务,共9个项目5476万元,具体如下:
(1)中小河流治理,共1个项目498万元,用于阳西县三甲河(牛尾南段)治理河道总长约8公里。主要完成省下达任务综合治理河道总长约4公里,进行河道清淤疏浚、水清景绿、防洪排涝、生态美化等。主管部门为县水务局,实施单位为阳西县堤防和水利工程管理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2)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共6个项目4843万元,用于文笔岭、陇西等6个联围堤防加固及两座小型水闸。主管部门为县水务局,实施单位为阳西县堤防和水利工程管理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3)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共1个项目115万元,用于小型水库移民生活补贴,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主管部门为县水务局,实施单位为小型水库移民村。
(4)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共1个项目20万元,用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绩效目标是改善大中型水库移民村环境,丰富移民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主管部门为县水务局,实施单位为各移民村。
2.指导性任务,共3个项目1774万元,具体如下:
(1)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共2个项目1469.41万元,用于沙扒、陇西水闸重建工程,完成水闸水下主体工程建设,恢复水闸正常运行。主管部门为县水务局,实施单位为阳西县堤防和水利工程管理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2)全县范围内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共清理河流长度49.6公里,清理河段面积29.395平方千米,清除水面漂浮物6378吨,清淤河道15条,共31.8公里,304.59万元,实施单位为县水务局,实施周期2019—2020年。
六、绩效目标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绿色农业、现代渔业、农业综合开发等产业,建设及保护农田等。
二是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设施、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等,改造农村危房,制订乡村建设规划,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等。
三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是培育和管护森林资源,建设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绿美古树乡村,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业种苗等。
五是开展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等。
六是推进基建类和非基建类水利项目建设。
根据省市下达任务,按资金类别明细如下:
(一)农业产业发展类绩效目标
1.加快推进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禽流感、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抗体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置达标。
3.促进阳西县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大于2.2 :1。
4.确保农民负担监测数据填报率100%。
5.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合格率不低于国家食品安全考核标准。
6.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辖区内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规模生产主体及其产品率先实现可追溯。
7.引导和支持规模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进一步扩大总量规模。
8.在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0.3万亩以上,新增粮食和其他作物产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绩效目标
1.推进全县各镇行政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主要内容村庄清洁整治,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
2.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路段整治9.64公里。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类绩效目标
1.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贴息。
2.扶持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1297人实现脱贫目标。
(四)生态林业建设类绩效目标
1.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个。
2.造林抚育面积2906亩。
3.沿海防护林造林面积3590亩。
4.薇甘菊人工和化学防治面积900亩。
5.乡村绿化美化11条。
6.林业工作站设备购置5个、标准化建设7个。
7.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
8.红树林人工造林配套390亩。
9.发展湿地保护恢复1个。
10.建设古树公园2个。
11.按规定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治、补助专职护林员。
(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绩效目标
1.完成治理河长4公里,提高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2.实施海堤加固达标工程6宗,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
3.完成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2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4.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移民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等。
5.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清除水面漂浮物、清淤河道,确保我县河、湖长制全面贯彻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和涉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审定县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总体资金分配方案和任务清单,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各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参照县级做法成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为推进统筹整合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县财政局、各镇政府负责)
(二)强化部门协调。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和涉农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强化责任落实,为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提供机制保障。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整合工作规程、统筹布置整合工作、下达涉农资金、组织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牵头部门负责编制整合资金计划、开展整合实施及绩效评价、报送整合情况等。各涉农主管部门要科学设置、细化分解任务清单,做好任务落实和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审计部门要根据整合情况相应调整监督检查具体工作,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大力支持推动改革,为基层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创造条件。(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审计局、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和各镇政府等单位负责,2019年基本完成并逐步完善)
(三)严格监管资金。领导小组把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对资金的整合、审批、使用、绩效评价等环节由纪委监委、审计、财政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将涉农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审计局、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和各镇政府等单位负责,持续推进)
(四)建立容错机制。贯彻落实上级资金整合使用有关文件精神,着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凡是有利于政策落实、有利于项目实施、有利于加快预算执行、有利于财政资金发挥效益的,突破现有管理制度规定,相关部门要按管理权限和程序报批或申请授权。对涉农资金整合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责任。
(五)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具备条件的镇因地制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突破现有管理制度规定的,应按管理权限和程序报批或申请授权。按规定在统筹整合范围内将剩余资金调剂用于其他涉农项目的,审计、财政等部门在各类监督检查中不作为违规问题处理。(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审计局、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和各镇政府等单位负责,持续推进)
附件:1.阳西县2019年省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汇总表.xls
阳西县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