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府文件 >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西府办〔2022〕7号

发布日期:2023-01-04 10:43:57   来源: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府直属各单位:

  《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九届四十一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交通运输局反映。



  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9日       


 


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为加快完善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阳西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制定《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阳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推进阳西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阳西县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相关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阳西县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8亿元,有力支撑了阳西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茂铁路建成通车,广湛高铁、深茂铁路在阳西并站建设,沈海高速阳西段改扩建项目动工建设,阳西支线、郁南至阳西高速公路等项目纳入省市相关规划,一批国省道项目建成通车,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运输服务亮点突出,并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县乡公路为基础,高铁站和公路客运站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过“十三五”时期发展,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现代化综合交通初步成型。

  高铁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深茂铁路阳西段于2018年6月建成通车,在阳西境内里程约43公里并设立阳西站,阳西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阳西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交通区位优势得到明显提升。目前,经阳西站可便捷通达广州、佛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城市。2019年,阳西站到发旅客达到53.86万人次。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广湛高铁再次经过阳西,于阳西站与深茂铁路并站建设,计划2024年底建成通车,届时阳西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巩固。

  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十三五”时期,阳西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投入,阳西县交通运输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基本形成了主骨架明晰、支路发达、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沈海高速阳西段改扩建项目动工建设(双向八车道),国道G228线(原国道G325线)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阳西高铁站连接线等建成通车,省道S282线沈海高速新墟出口至阳西月亮湾段一级公路完成改造,畅通发达、便捷高效的县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阳西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约2032公里,公路网密度14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阳江市平均水平。

  农村公路发展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省市下达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其中:

  通行改造工程:Y087线前海段公路改建工程、Y748线海子湖段(沙扒镇迎宾大道及海景路一期)改建工程、Y767线白沙湾段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通畅改造工程:截至2020年,阳西砂土路改造完成2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391万元,完成率93%。

  通达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硬化474公里,累计完成通达改造投资1868.5万元。

  港口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7万吨级煤码头泊位扩建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开展阳江港丰头作业区泊位工程起步码头工程F1#、F2#码头施工筹备工作,完成F3#~F5#码头立项工作,《阳江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工程规划建设任务正稳步有序开展。

  2.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十三五”期间阳西加强城乡示范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2017年阳西县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推进农村客运工作现场会在阳西召开,并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春运等重大节假日运输任务。

  阳西县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全县现有公交车辆45台、公交线路4条、公交线路长度81公里,分别是2015年底的10、4、5倍,中心城区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增加至4.5标台,比“十二五”末增加4.1标台/万人。共建成车站总数11个,其中一级站1个、四级站3个、简易站7个。

  全县8个镇全部建有客运站,138个具备通客车条件行政村共建成客运候车亭169个、开通客运线路32条,实现全县乡镇有客运站、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和行政村有候车亭“三个百分百”目标,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工作成效显著,县城和农村居民公交出行更加便利。

  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县开通客运线路47条,其中跨地(市)线路12条、跨县线路2条、县内线路33条,全县营运客车数量稳步增加,阳西对内和对外交通运输服务更加完善,居民出行便利程度大幅提高。营运货车朝着大重型化发展,大型营运货车数量在“十三五”期间增长94%,中型营运货车数量减少53%,截至2019年全县共有营运客车198辆、大型营运货车1259辆、中型营运货车61辆。随着货车大重型化发展,阳西县货物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运输成本持续降低。

  客、货运及邮政服务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阳西县客、货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到2019年,阳西完成公路货运量945万吨、客运量240.67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49%、-9.05%;水运货运量呈现下降态势,客运量翻番。邮政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全县邮政行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3.养管运营能力大幅度提升。

  客货营运经营规范化。重点区域加强监控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重点路段加强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危化品运输等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机动车驾培和维修市场的整治,营造良好的交通行业环境。

  规范公交接驳和严打高铁“黑车”整治。形成《江湛铁路阳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总体方案》《阳西县交通运输局开展县内铁路沿线周边运输秩序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阳西县交通运输局开展打击高铁站“黑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行业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公路养护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阳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阳西对县域管辖范围的公路、桥梁进行日常巡查和养护,实行五级(含五级)以下航道巡查执法工作,并严格落实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

  公路安全基础显著夯实。阳西高度重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十三五”期间共计投入整治资金393万元,改造、处置安全隐患里程58.850公里,完成全县国道路网命名编号、标牌和里程桩更新工作,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期的安防改造目标。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港口基础设施亟需建设。

  随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腹地内交通状况的改善,阳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阳西港口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目前只有一座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该码头仅供阳西电厂运输煤炭所用,码头功能较为单一,多用途码头存在空白,已无法满足阳西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为更好支撑阳江港打造“亿吨大港”、阳西打造“世界调味品之都”和阳西凤凰岭矿区建设为“广东省建材生产供应阳江基地”等目标,阳西亟需完善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便捷的集疏运体系。

  2.对外快速网络仍需完善。

  阳西县高速公路网络密度偏低,分布不均衡,特别是纵向高速公路通道稀缺。截至“十三五”末,阳西县高速公路网密度为2.83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阳江市平均水平4.74公里/百平方公里,南部重要经济节点溪头镇、沙扒镇、沙扒景区、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距离高速出入口较远,上高速时间需30至60分钟,不利于阳西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高速铁路通道需进一步完善,阳西对接大湾区高速铁路仅一条设计时速为200km/h的深茂铁路,尚未融入广州、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1小时交通圈。

  3.内部公路短板日益显现。

  阳西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3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省道公路技术等级亟需提升。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不够顺畅,中心城区进出城耗时较长,快进快出的环射路网和高速出入口需加快建设和改造。连接枢纽站场、高速公路出入口、产业基地和旅游景点的公路等级还不高,瓶颈路、拥堵路段和国省干线穿城路段多,省道S540穿越上洋镇区通过,省道过境功能和乡镇内部交通交织混杂,加之乡镇内部主要交叉路口缺乏有效的交通疏导,导致省道干线路网通畅度严重下降;旅游公路发展较为滞后,制约了阳西乡村旅游的发展,东水村等部分景区道路技术标准较低,37座以上旅游大巴无法直通景区,乡村旅游线路“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公路需进一步提质升级,阳西县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比例为3.5%,远低于阳江市平均水平。

  4项目建设所受约束增多。

  土地、资金等是阳西交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建设成本上涨,传统建设领域投资收益下行,对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金吸引力不强,银行贷款筹融资面临较大困难。地方配套资金缺乏,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压力较大。涉及生态敏感区、保护区等的建设项目推进困难,调规、报批等前期工作耗时长,航道、港池疏浚淤泥安放点和泊位陆域土地指标和预征地的范围仍需进一步协调解决,用海预审、岸线申请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时间上存在不可控情况。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报批困难,土地指标、耕地水田指标等相关问题较难解决。

第三节  形势需求

  1.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阳西而言,总体形势严峻,发展压力加大,但新的发展空间正逐步显现。综合国内外大势和分析省内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征,“十四五”时期虽然阳西县面临的内外环境会更加复杂,但阳西经济发展韧性充足,总体而言,未来五年阳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需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定走发展新路。

  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1+1+9”工作部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互促共进,加大包括阳西在内的沿海经济带发展力度,在政策制订、产业布局、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将给予倾斜与支持,阳西在省内众多利好政策的牵引带动下,必将迸发出更新更强的活力。

  阳江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打造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并支持阳西打造成为配套齐全、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的城市副中心和国家新能源基地、世界级调味品生产基地,支持创建省级高新区,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阳西县也面临着“双区”利好叠加带来的“驱动效应”的重大机遇。阳西在“十四五”期间应牢牢把握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辐射,积极承接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功能疏解以及产业外溢转移,以“阳西所能”主动对接融入“双区所需”,以全局式、战略性的规划视角,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及特征,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确保高质量发展。

  2.对交通发展的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阳西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国内国际交通大网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交通运输作为重要基础领域和先行领域,要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适度超前配置,为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的保障。根据交通运输部判断,“十四五”时期仍然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扩大规模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成网、优化结构的关键时期。阳西县应继续保持原有干劲不松、力度不减,保持交通基础设施较快甚至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拉动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循环效率,完善综合客、货运输枢纽,打造高效优质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作为阳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支撑。

  积极响应交通强省战略和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要求阳西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广东省交通强省大会指出,要认真落实交通运输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科学把握“先行官”的定位、综合交通的方向、效益评估的标准和安全发展的底线,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系统谋划推进,奋力推动全省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作为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求阳西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既要在“量”上做大做强,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衔接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又要在“质”上做精做细,密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高质量出行需求。

  服务重大战略实施,要求阳西建设更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阳西位于北部湾城市群,近邻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未来区域间融通竞合发展不断深化,要求阳西加强与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融入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着力拓展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深度和广度,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阳西与阳江市区、阳江机场等重要节点,以及阳西县域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快速直达、直连直通的交通网络建设,依托阳江市打造区域重要交通节点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提升阳西综合交通网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阳西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2021—2030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预计人口总量14.5亿左右,出行需求仍将增长。2017年60岁以上人口占17.3%,预计2025年将达到20%左右,老龄化导致生产性出行比例下降,休闲旅游出行增多。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需求仍将迅速发展。制造业物流将更强调一体化。商贸业物流将更强调个性化、扁平化。农业物流将更强调产业化、集约化。

  新基建引领交通发展新趋势,要求推动行业智慧安全绿色发展。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林地保护的矛盾,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与大气污染防治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发展全过程,以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更大,资金、用地、用海等要素制约比“十三五”时期更加明显。

  3.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预计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速6—7%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7000元,年均增速5—6%左右。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阳西县2020年常住人口43.41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1.85万人。

  随着阳西县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增强,人的出行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规划》基于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阳西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和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十四五”时期阳西综合交通客货运输总需求。

  客运方面: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阳西与阳江市区、阳东区、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其他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出行需求依然旺盛,个人小汽车出行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阳西客运量达到340万人,“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2.91%,其中公路客运量为260万人,年均增长1.56%,铁路客运量达到70万人,年均增长5.38%,水路客运量10万人。

  货运方面:在国家双循环新格局的大力带动下,阳西县货运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货运结构不断调整,快递货运需求占比不断提升,高价值、小批量、分散性、时效性强的货运需求依然保持快速攀升势头。“十四五”时期阳西县货运发展将延续“十三五”时期态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阳西公路货运量将达1200万吨,年均增长4.89%,其中公路货运量1100万吨,水路货运量100万吨。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双区”驱动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战略机遇,围绕阳江市委“123+N”工作安排,锚定打造“两个定位”示范区目标,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示范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三区三基”“八大行动”为主要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打造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和海上风电生产基地,全面开创阳西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瞄准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寻找差距,迎击痛点,也要正视阳西突出交通问题,弥补不足,补齐短板。

  战略思维和落地实施相结合。瞄准“两个定位”要求“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示范区”,强调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战略性,又要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约束性,做到能落地、可检查、易评估,合理安排阳西“十四五”目标任务。

  全面统筹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完善“十四五”规划体系,全面做好总规划与各行业、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又要突出重点领域,在突出短板、瓶颈制约等方面重点突破,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阳西交通“短板”加快补齐,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凸显,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306090”交通圈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以广湛高铁、深茂铁路、沈海高速为主骨架,国道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高铁站和丰头港作业区为枢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有力支撑打造沿海经济带“产业支点”和“交通支点”,为阳西打造配套齐全、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的市域副中心和国家新能源基地、世界级调味品生产基地目标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2.具体目标。

  铁路:新增高速铁路39km,高铁总运营里程达到81km。广湛高铁全面建成,形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双高铁”格局。

  高速公路:沈海高速阳茂段阳西境内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形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茂湛都市圈的八车道高速公路大通道,积极推进沈海高速阳西支线前期工作。

  旅游公路:做好广东滨海公路阳西段前期研究和建设工作,积极谋划阳西公路+旅游融合发展。

  普通公路:普通公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县城到镇通一级公路、毗邻镇之间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到村通双车道等级公路。

  港口:丰头作业区F1#~F5#码头完成建设任务,港口集疏运体系趋于完善,建成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进港公路、阳西县溪头镇进港路。

  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和舒适性持续大幅提升,农村客运运载工具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改进。

  表1 阳西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预计值)

增长量

1.铁路运营里程

公里

42

81

39

2.公路总里程

公里

2029

2079

50

2.1.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40.7

40.7

不变

2.2.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

8.85

10.09

1.24

2.3.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

%

3.5

7.9

4.4

2.4.县道网三级及以上公路

%

46%

80%

34%

2.5.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

%

基本达到100%

2.6.县乡道经常性养护率

%

100%

2.7.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

%

不低于5%

2.8.“美丽农村路”建设

每个乡镇至少一条美丽农村路

2.9.乡镇至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

%

100

3.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

%

100

100

不变

4.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台/万人

4.5

5.6

1.1

5.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占比

%

33.34

100

66.66

6.公交车辆规模

标台

45

56

11

7. 500米站点覆盖率

%

100

100

不变

第四节 总体布局

  围绕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沿海经济带发展格局和“两个定位”要求,推进阳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在阳西形成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组成的“五纵六横”的综合交通总体布局,构建阳西“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体系。

专栏1  阳西“五纵六横” 总体布局

五纵:

一纵:省道S282,串联新墟镇、儒洞镇、沙扒镇,是阳西西部重要的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也是阳西沙扒景区、月亮湾景区等滨海景点的重要集散通道。

二纵:沈海高速阳西支线,连接沈海高速、国道G228、粤西沿海高速、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是阳西中西部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的核心纵向快速通道。

三纵:S541、S540上洋镇至河北村段,阳西县城与上洋镇、滨海地区的主要交通通道。

四纵:郁南至阳西高速,阳西东部地区溪头镇快速通道以及阳江港丰头作业区主要的集疏运通道。

五纵:S278,主要承担阳西县城、溪头镇以及阳西东部地区之间的交通往来,同时也是阳江港丰头作业区重要集疏运通道。

六横:

一横:深茂铁路,串联深圳、中山、江门、茂名等城市,是阳西通达深圳、珠西城市群以及粤西地区的高速铁路运输通道。

二横:广湛高速铁路,串联广州、佛山、湛江、海口等城市,是阳西向东融入大湾区,向西连接茂名湛江的高速铁路线的高速铁路运输通道。

三横:沈海高速,串联广州、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市,是联接阳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和粤西地区重要高速公路。

四横:国道G228,串联阳西县城与儒洞镇、程村镇以及阳江市区等地,是阳西东西向重要的国省干线。

五横:粤西沿海高速,串联阳江滨海新区、茂名滨海新区、湛江海东新区,是湛江、茂名、阳江三市沿海地区通往珠三角高速公路新通道。

六横: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串联沙扒景区、月亮湾景区、蓝袍湾景区等景点,是阳西滨海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道路。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构建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

  明晰阳江港丰头作业区发展定位,按照粤西区域集装箱的新出海口、阳江港的核心港区之一、粤西区域重要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区的功能定位,高标准推进丰头作用区规划建设。阳江港丰头作业区港口资源及地理区位优越,水深浪小,淤积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距离海港大道和阳江港特大桥较近,集疏运条件好,共规划岸线长度8.7km,陆域面积552万平方米,规划26个5—1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其中F1#~F12#占用岸线长3.4km,规划为多用途泊位码头岸线。

  “十四五”期间加快阳江港丰头作业区码头建设工作,将丰头作业区打造成为散杂货及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大型海洋装备工业发展,主要服务临港工业基地的阳江港的核心港区之一。重点做好F1#~F5#码头建设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末完成建设任务;配合实施丰头作业区中远海运重工阳江船舶修理和海洋工程装备修造项目的规划工作;及时跟进《阳江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积极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扩建工程,项目在原卸煤码头一期工程东侧扩建(延长)一座总长度306.34米的卸煤码头,与已建一期煤码头形成2个7万吨级卸煤泊位。预计2023年完成码头相关建设任务。

  完善丰头作业区集疏运功能,加快完善连接丰头作业区的铁路、疏港公路、高等级公路连接线的规划建设。积极推动阳江港丰头港区疏港公路工程(省道S278线织篢至溪头段建设工程)、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进港公路、阳西县溪头镇进港路项目的建设工作。配合阳江市实施阳江港疏港铁路前期工作。推动郁南至阳西高速阳西段作为丰头作业区疏港高速公路的前期研究工作。

第二节  构建高效的对外交通体系

  1.进一步融入国家高铁网。

  依托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和广湛铁路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阳西重要节点的功能,在阳西形成深湛铁路深圳—阳西—湛江通道、广湛高速铁路广州—阳西—湛江通道交汇的“Y”形高铁通道,实现阳西90分钟抵达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60分钟内通达湛江、茂名等城市的铁路运输通道布局,促进阳西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主体功能区。

  2.构建多向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

  规划阳西逐步形成“两横两纵”网格化高速公路主骨架,提升东西向与阳江市区、江门、广州、茂名等地的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力推动阳西境内南北向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重点做好沈海高速阳江至茂名段改扩建工程(阳西段)、沈海高速公路阳西支线项目。加强高速公路项目储备,做好粤西沿海高速项目、郁南至阳西高速阳西段项目预留控制和用地、用海、环保等要素保障。

专栏2  阳西“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络

  一横:沈海高速

  沈海高速是阳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连接茂湛地区的重要高速公路通道。经扩建后沈海高速由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路基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小时,可有力提升阳西与江城、茂名等周边地区交通畅通程度,并将有效缓解粤西地区的交通出行压力,进一步提升粤西连接珠三角的交通大动脉的通行能力。

  二横:粤西沿海高速

  粤西沿海高速公路,起点接西部沿海高速阳江南联络线,途经阳江港、阳西溪头、上洋、沙扒、茂名吉达港区(规划)、博贺新港区、博贺镇、电白城区、吴川,对接汕湛高速公路吴川支线,形成一条最靠近海岸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将打通湛江、茂名、阳江三市沿海地区通往珠三角高速公路新通道,密切三市与大湾区的交通联系,可带动阳江港、湛江港、茂名港的互动发展,支撑阳江、茂名、湛江三市沿海经济带发展。

  一纵:沈海高速公路阳西支线项目

  沈海高速阳西支线起点位于阳西县新墟镇,终点位于阳西县上洋镇与沙扒镇之间。作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快进”网络的重要干线,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整合阳西南部滨海区域五大湾旅游资源,打造滨海风情休闲组团,并借助旅游项目的发展,带动商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发,对加快阳西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纵:郁南至阳西高速阳西段

  郁南至阳西高速全长约211公里,途经郁南以及罗定市,是阳西通往粤北、桂东地区的重要通道,可放大阳江港丰头作业区的辐射范围,拓展阳西经济发展的北部纵深,将阳江港打造成为云浮出海港口。又可完善阳西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弥补南北方向高速公路的空缺,形成丰头作业区公铁水“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助力阳西“一区五园”各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构建通畅的干线路网体系

  1.普通国省道。

  阳西境内国省道形成“一环七射”的交通骨架。“十四五”期间重点落实普通国省道网规划,加快国、省道路网升级改造,增强普通干线公路服务能力,围绕“一环七射”交通骨架布局,重点推进普通国省道新改建以及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建成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进港公路、阳西县溪头镇进港路等建设项目,至“十四五”末阳西普通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基本建立事权清晰、支出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一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建立不同类型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可持续保障机制。加快低等级路段提档升级,加强新增国省道的养护,加强公路养护巡查和经常性检查,推进养护工程实施,降低公路基础设施运营风险,加大预防养护投入力度,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预防养护,重点针对2020年底路况处于优良状态的路段,根据路况衰变情况适时安排预防养护工程,促进公路养护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健全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续建项目:

  国道G228线(原国道G325线)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余下工程),一级公路长度8.37公里。

  省道S386线旧寨至塘尾段公路改建工程,原有道路升级为二级道路长度11.6公里。

  省道S278线阳西塘口至织篢段公路改建工程,原有道路升级为一级道路长度6.5公里。

  新开工项目:

  阳江港丰头港区疏港公路工程(省道S278线织篢至溪头段建设工程),原有道路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1.3公里。

  国道G228线阳西溪头至沙扒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段),一级公路全长约45.237公里,双向四车道。

  国道G228阳江江城区至阳西县城段改扩建工程,一级公路阳西段全长约20.425公里,双向六车道。

  省道S540线阳西县丰头至溪头段路面改造工程,对原有S540线阳西县丰头至溪头段路面约8.935公里进行改造。

  省道S541线阳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改建工程,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5公里。

  经济公路:

  阳江港丰头作业区进港公路,新建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长度约9.034公里。

  阳西县溪头镇进港路建设项目,新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全长3.3公里。

  预留项目:

  省道S542线阳西莫屋田至近河段,道路新建和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5公里。

  省道S541线阳江白沙至阳西县城段新建工程,总里程约37.5公里。

  专栏3  阳西“一环七射”普通干线公路网络

  一环:阳西环城大道,整个环线基于既有规划,按快速路标准进行规划。主要功能:一是串联沿线国省干道和县道的交通,实现各线路交通流在本线上的相互输送。二是将向心客流分为三个方向,其中过境交通流可以不必通过阳西县城换乘而通过环线绕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分散县城交通压力,增强周围城镇之间交通的通畅程度。

  一射:省道S278线县城至塘口段。主要承担塘口镇与阳西县城之间的交通运输功能,同时与沈海高速在县城北部设立互通,打通阳西县城与沈海高速之间交通流。

  二射:X840与S386旧仓至塘尾段。主要承担连接阳西县城和新墟镇之间的交通运输功能,X840到达塘尾村后通过已有省道S282连接新墟镇。

  三射:国道G228县城至儒洞段,承担过境公路功能及阳西县城与儒洞镇之间的交通运输功能,县城和儒洞镇段为一级四车道公路。

  四射:省道S541织篢至上洋段。主要承担连接阳西县城和上洋镇的交通功能,同时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互通。

  五射:阳江港丰头港区疏港公路(省道S278织篢至溪头段)。作为阳江港丰头作业区疏港公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互通,承担连接县城和溪头镇交通运输的功能,其中织篢至大泉段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六射:省道S541织篢至阳江段。主要连接阳西县城和江城区的交通,并在江城区连接罗阳高速和国道G234。

  七射:国道G228织篢至程村段。承担县城和程村镇的交通运输功能,并且向东北方向延伸,作为阳西外部连接的主要交通线路。

  2.农村公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深化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综合交通水平,为阳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效,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路况水平明显改善,路容路貌明显改观,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公路更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文化、特色小镇等新兴业态逐步实现融合发展,适应农村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镇至建制村(乡村整合后的行政村)通双车道标准公路比率达到100%。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连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安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主要推动以下项目的建设工作:

  通畅度提升工程:

  阳西县“十四五”期间“四好农村路”单改双任务262.591公里。

  砂土路改造,全县共新增101公里砂土路改造。

  阳西县农村公路单车道增设错车台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县700公里共建设2100个错车台。

  X838线(原X752)蒲牌至旧仓段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路面改造三级公路9.845公里。

  X840线织篢至旧仓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02公里。

  X847线塘口至桐油段(原Y001线),改扩建四级公路8.163公里。

  X843线上联至新桥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144公里。

  省道S278线与S386线连接线工程,新建三级公路,长度1.089公里。

  X837线程村至塘口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041公里。

  X610线高根至塘村段,局部路线调整为三级公路,长度15.844公里。

  X841线新墟至沙扒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22.382公里。

  X839线礼竹坑至星光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2.565公里。

  X842线蒲山至南山海段,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6.798公里。

  公路桥梁改造项目,公路桥梁改造建设计划92座桥梁(涵洞)。

  通达性提升工程:

  Y087线前海段公路改建工程,新建三级公路,长度5.41公里。

  Y767线白沙湾段公路改建工程,新建三级公路,长度10.02公里。

  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进村大桥工程,桥梁长度225米。

  国防道路:

  C215线合岗村道改造工程,进行路面拓宽,拓宽后路面宽度不低于6米,总长度3公里。

  姚新村道路面硬化工程,升级原有道路为四级公路,总长度1公里。

  储备项目

  X847线同由至禾塘段,局部路线调整为三级公路,长度20.634公里。

  X844线新墟至上洋段,局部路线调整为三级公路,长度18.215公里。

  X846线塘口至牛岭段,局部路线调整为三级公路,长度9.024公里。

第四节  构建优质的运输服务体系

  1.构建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利用现有的客运站场设施,推动新旧枢纽顺畅对接,最大程度缩短旅客换乘距离和换乘时间。加快推进阳西站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高阳西站与阳西境内各交通枢纽客流转换效率,打造立体式、多功能,集高铁、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其作为阳西对外客运交通门户的功能。

  依托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构建完善以高速直达班线为主体的公路对外客运主骨架,完善多点直达的公路对外客运主骨架网络。巩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改进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优化加密县城到各镇区以及中心镇到一般镇之间的客运班线,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2.构建高效率的货运服务体系。

  以阳西县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物流辐射能力和物流存储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以港口和铁路站场为内核,铁路和水路为主要集疏运方式的大型物流园区。重点做好阳西高铁站周围的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推动阳西高铁站综合开发。加快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强货运配送体系规划研究,加强生产生活物资的运送服务,着力解决货运“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便民的城市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第五节  构建可靠的支持保障体系

  1.平安交通。

  坚持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一岗双责”等责任制度,把好行政许可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对已经获得许可的交通运输企业要强化许可后监管,强化执法检查,落实“双随机”抽查要求,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给予暂扣、吊销、注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督促货运运营单位实行安全查验制度。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开展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危桥实地监控的力度,强化港口码头的监管,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航道监管与处罚力度,保证阳西辖区航道安全畅通。按照《航道法》的有关要求,划定并报阳西县政府批准公布航道保护区。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

  2.智慧交通。

  响应“互联网+”行动,建立阳西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公用信息平台。健全车载卫星定位智能监控系统,全面覆盖营运客运车辆、危运车辆、重型货运车辆及公交、出租汽车,逐步完善电子公交站牌、出租车电召等服务功能以及公交智能调度、车辆动态监管等管理功能。推进实现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提供出行方案服务,构建全程出行链。研究建立阳西县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创新执法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平台,加强非现场执法模式的应用。

  3.绿色交通。

  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设工作,“十四五”期间在阳西县城和每个镇区以及旅游景区设立电动汽车充电站,逐步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应用交通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和产品,提高节能环保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水平。继续推动低碳试点工作,指导和监管好运营企业加强低碳排放监测和长途客车的提级改造工程。统筹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做好通道资源的前期踏勘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环保规定,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

  4.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和落实地方政府对普通公路的主体责任,稳步推进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妥善实行公路养护市场化,落实路政经费,健全普通公路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公交均等化发展机制。深化公交运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制度和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发展,调整完善公共交通经营体制和运营机制。

  推进投融资改革。对新建高速公路项目推行省和地方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盈亏。推进“BOT+EPC”“PPP”等建设模式及特许经营制度,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及运行机制。探索推进高速公路等沿线土地综合开发。

第四章  重大项目

第一节  码头重大项目

  “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以《阳西阳江港总体规划》为引领,重点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丰头作业区(F1#~F5#)泊位工程、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及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阳西丰头作业区进港航道改造、港口支持保障系统、岸电系统等港口疏运及保障项目,配合实施中远海运维修基地项目规划与建设工作。

  阳西丰头作业区近期主要为满足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基地的需求,并适应集装箱业务的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拓展服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运营能力,为阳西县、阳江市和广东省其他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成为阳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丰头作业区F1#~F2#建设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岸线长521m,满足公共码头和服务腹地运输需求;F3#~F8#建设6个5—10万吨级散货泊位,岸线长1636m,作为“矿地统筹、先矿后地”矿建材料出运码头;F9#~F11#建设3个5—10万吨级通用泊位,岸线长度756m。“十四五”时期先期开展F1#~F5#码头建设,然后根据矿山开发实际进展情况,逐步开展后续码头建设,满足矿山出运需求。

  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扩建工程,项目选址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溪头镇南端、阳江港进港航道西侧,拟在已建(一期)码头东侧对码头进行扩建。“十四五”期间扩建7万吨级(结构按15万吨级设计)煤码头泊位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535万吨,估算总投资8.4亿元。

第二节  铁路重大项目

  广湛高铁

  广湛高铁东接广州枢纽,通过京九,京广以及沿海客专可抵京津冀、长三角、海西和长株潭等地区,西连湛江枢纽,通过合湛、湛海铁路可达北部湾城市群及海南自贸区等地,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350km/h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组成部分,广湛高铁的建设是打造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战略支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粤西地区临海优势,推动粤西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湛高铁阳西段全长约38.96公里,经织篢镇、程村镇、新墟镇3个镇16个村(居)委会和织篢农场和红十月农场。广湛高铁项目是阳西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依托和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全力配合做好广湛高铁相关建设工作,力争2024年底建成通车,为阳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连接茂湛都市圈、北部湾城市群,加强与粤西和西南地区合作奠定基础。

第三节  公路重大项目

  沈海高速阳西支线

  沈海高速阳西支线项目起点位于阳西县飞鹅头附近冲口村,接沈海高速,路线由北向南在蒲牌长江村与国道G228交叉,经大元岭进入上洋镇,终点位于阳西县上洋镇沙湖村,与规划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相接,路线总长24.005公里。

  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阳西县南拓发展,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逐步形成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并以此带动沿线城镇的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合理配置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撑阳西城镇空间南拓和功能联系,加速沿线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极具辐射力的城镇发展轴。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快进”网络的重要干线,串联起阳西中部与阳西滨海地区丰富的旅游景点,提高阳西滨海及中部地区景点的通达性,加速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阳西旅游产业发展,推动阳西县社会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沈海高速阳西支线前期工作,落实用地预留等工作,为阳西支线顺利动工做好铺垫。

  国道G228阳西溪头至沙扒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段)

  国道G228阳西溪头至沙扒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段)总长度45.237km,估算总投资63.94亿元。阳西段起自溪头镇,经过上洋镇,终点位于沙扒湾附近,与茂名市相接。共设置三个服务区,分别为:溪头服务区、河北港服务区和沙扒风情小镇服务区,每两个相邻服务区之间距离约为24km。阳西段不仅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贯通阳西沿海地区的便捷通道。“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国道G228阳西溪头至沙扒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段)的前期研究以及建设工作,力争2027年完成建设任务。

第四节  重大枢纽项目

  开展阳西全县客运站场布局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服务便捷、高效集约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高标准打造阳西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坚持“以人为本”和“零距离”换乘理念,依托既有深茂铁路阳西站,加快阳西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建设汽车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站,将阳西高铁站打造成集两种或以上对外交通方式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客运“零换乘”。完善枢纽公共交通、出租车、客运班线等集疏运网络,积极构建衔接紧密、换乘便捷的对外客运交通门户枢纽,满足中长途对外客运出行需要。

  完善阳西县内站场网络售票系统,大力推广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全县等级客运站全部纳入省联网售票服务网络。

  规划阳西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依托港口、铁路等重大交通枢纽,加强综合货运站和(快递)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支持公路货运站场改造和转型升级,以提高运输组织运输效率为核心,推进工业园区和快递物流园区配套建设。力争引进大型物流、快递企业在阳西建立分拨中心。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求,加快推进快递物流园区、大型分拣分拨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快件分拣清关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乡道路规划时,预留快递物流装卸点。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为保障阳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能够切实得到有效落实,拟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源保障、评估监督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与建议,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加强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海洋、渔业等有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建立规划和综合运输服务的常态化协调机制,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

第二节  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稳定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投资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对交通运输事业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级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大的支持,并拓宽交通设施资金来源,制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第三节  加强资源保障

  切实保障交通运输建设用地,将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并积极争取国家海洋部门对沿海港口重大项目放宽围海造田政策,保障港口用海需求。

第四节  加强评估监督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检查,完善中期评估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六章 投资匡算

  “十四五”时期阳西县规划实施七大项重点工程,具体建设项目44个,“十四五”计划投资约264亿元。

  表2 阳西“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重要建设项目安排汇总表

重大工程

十四五投资      (亿元)

一、高速公路工程(共5项)

27.50

二、铁路工程(共1项)

73.00

三、普通国道(共3项)

33.13

四、普通省道(共9项)

28.54

五、农村公路(共19项)

9.45

六、桥梁工程(共3项)

2.66

七、港口航道(共3项)

88.98

八、防护工程(1项)

0.49

总计

263.75

  附表

  阳西县“十四五”重大交通项目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一、高速公路(5项)

1

沈海高速改扩建阳茂段(阳西境内)

续建

改扩建41.07km八车道高速公路

44

2018—2021

25


2

沈海高速阳西服务区扩建工程

新开工

新建服务区一座占地约300亩

1.2

2021—2023

1.2


3

沈海高速阳西支线

前期研究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4.005公里

49.2

2025—2028

0.3


4

粤西沿海高速

前期研究

新建46km四车道高速公路

2025—2030

0.5

预留

5

郁南至阳西高速公路(阳西境内)

前期研究

新建33.4km四车道高速公路

2025—2030

0.5

预留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二、铁路(1项)

1

广湛高速铁路阳西段

新开工

广湛高速铁路阳西段全长38.96公里

73

2020—2024

73


三、普通国道(3项)

1

国道G228线(原国道G325线)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二期)

续建

一级道路8.37公里

2.13

2020—2021

2.13


2

国道G228线阳西溪头至沙扒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西段)

新建

一级公路,45.237公里

63.94

2024—2027

28


3

国道G228阳江江城区至阳西县城段改扩建工程

新建

一级公路,20.425公里

9.46

2024—2027

3


四、普通省道(9项)

1

省道S386线旧寨至塘尾段公路改建工程

续建

原有道路升级为二级道路,长度11.6公里

0.7

2019—2021

0.35


2

省道S540线阳西县丰头至溪头段路面改造工程

路面改造

三级公路,8.935公里

0.233

2021—2022

0.233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3

省道S278线阳西塘口至织篢段公路改建工程

续建

原有道路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6.5公里

3.175

2019—2022

1.25


4

阳江港丰头港区疏港公路工程(省道S278线织篢至溪头段建设工程)

改建

原有道路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1.3公里

10.63

2023—2025

10.63


5

省道S541线阳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改建工程

新开工

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5公里

13.5799

2023—2026

12


6

阳江港丰头港作业区进港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约9.034公里,双向四车道

4.9515

2023—2025

2

经济公路

7

阳西县溪头镇进港路建设项目

新开工

城市主干路,全长3.3公里,道路红线宽30米,双向四车道

1.98

2023

1.98

经济公路

8

省道S542线阳西莫屋田至近河段

前期研究

新建和升级为一级公路,长度25公里

8.62

2025—2028

0.1


9

省道S541线阳江白沙至阳西县城段新建工程

新建

总里程约37.5公里

2025—2028

前期研究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五、农村公路(19项)

1

X838线(原X752)蒲牌至旧仓段公路路面改造工程

路面改造

三级公路9.845公里

0.2934

2019—2022

0.2934


2

Y087线前海段公路改建工程

新开工

三级公路5.41公里

0.738

2023—2024

0.738


3

Y767线白沙湾段公路改建工程

新开工

三级公路10.02公里

1.6863

2023—2025

1.6863


4

X840线织篢至旧仓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02公里

0.561

2023—2025

0.561


5

X847线塘口至桐油段(原Y001)

改扩建

四级公路8.163公里

0.279

2023—2025

0.279


6

X843线上联至新桥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144公里

0.566

2023—2025

0.566

国防路

7

C215线合岗村道改建工程

新开工

升级原有道路为三级公路长度3公里

0.093

2022—2023

0.093

国防路

8

姚新村道路面硬化工程

新开工

升级原有道路为四级公路,长度1公里

0.032

2022—2023

0.032

国防路

9

省道S278线与S386线连接线工程

新开工

新建三级公路,长度1.089公里

0.33

2023—2025

0.33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10

砂土路改造

新开工

全县共新增101公里砂土路改造

0.61

2021—2023

0.61


11

X837线程村至塘口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4.041公里

0.562

2024—2027

0.3


12

X610线高根至塘村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5.844公里

0.634

2022—2026

0.4


13

X847线同由至禾塘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20.634公里

0.825

2025—2028

0.1


14

X839线礼竹坑至星光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2.565公里

0.502

2023—2025

0.502


15

X841线新墟至沙扒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22.382公里

0.895

2023—2026

0.6


16

X842线蒲山至南山海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6.798公里

0.272

2024—2026

0.1


17

X844线新墟至上洋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18.215公里

0.729

2023—2025

0.729


18

X846线塘口至牛岭段

新开工

局部路线调整三级公路,长度9.024公里

0.361

2023—2025

0.361


19

通建制村道路单改双车道

新开工

乡道村道单改双147.332公里

1.1786

2022—2025

1.1786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六、桥梁工程(3项)

1

公路桥梁改造项目

续建

公路桥梁改造建设计划92座桥梁(含涵洞)

1.2

2021—2022

1.2


2

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进村大桥工程

新开工

新建桥梁长度225m(含桥梁耳长度),采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8.5m;南岸路改扩建全长215m,采用双向两车道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20km/h,路基宽8.5m

0.266

2023-2024

0.266


3

省道S278线阳西县迎宾大道西延线跨线桥建设工程

新开工

道桥长820米,双向四车道。其中桥梁段长314.8米,引道段260.2米,双向四车道

1.198

2023—2024

1.198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建设时序

十四五投资(亿元)

备注

七、港口航道(3项)

1

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配套码头扩建工程项目

新开工

在原卸煤码头一期工程东侧扩建(延长)卸煤码头306.34米一座,与已建一期煤码头形成2个7万吨级卸煤泊位

8.28

2021—2023

8.28


2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丰头作业区(F1#~5#)泊位工程

新开工

F1#~F2#建设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码头结构按照10万吨级预留),码头岸线总长521米。F3#~F5#建设3个5万吨级散货泊位作为“矿地统筹、先矿后地”矿建材料出运码头

40.7

2022—2025

40.7


3

中远海运重工阳江船舶修理和海洋工程装备修造项目

新开工

建设8个生产泊位,设置3个船坞,40万吨1座、20万吨1座、8万吨1座,主要经营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装备和海上风电设计、制造、修理、改装和维保

45

2023—2026

40


八、防护工程(1项)

1

阳西县农村公路单车道增设错车台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新开工

全县700公里共建设2100个错车台

0.49

2022

0.49


图解:一图读懂阳西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