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发布日期:2022-07-18 09:09:47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
阳西县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行列。任宏柏 摄

阳西“四好农村路”平坦宽阔。任宏柏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作为粤西地区的农业渔业生产大县之一,阳西县近年来不断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行列。 阳西县2022年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等目标。近年来,在积极打造“四好农村路”的同时,该县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养维护等实际问题。按照“一路一长”的要求,创建了“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出行环境,为广大农村群众守护好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如今,阳西县的农村公路平坦宽阔,“四好农村路”让群众日常出行更加便利;外通内联的城乡交通骨干路网,让农产品运输车辆往返城乡更加顺畅,农村物流网络愈加通畅;“白改黑”之后的公路路面让自驾游更加舒适惬意,进一步带旺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阳西县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要求,坚持优化管理、精准施策,聚焦砂土路改造工作,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在塘口镇C899线,记者看到这里路面平整、道路畅通,这条道路连接着竹迳村委会的白石头村和新村,两个自然村之间不时有农用车辆经过。然而,这条全长不到500米的连接线,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启动改造之前,C899线原来还是一条砂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村民们出行时的真实写照。”阳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解决附近村民出行不便的实际困难,自2020年启动改造工程以来,C899线建成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厚度达18厘米的水泥混凝土路,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问题。 C899线之所以实现“软变硬”的美丽嬗变,得益于阳西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阳西县要求各镇压实工作责任,厘清分工责任,坚持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打造品质工程、廉洁工程,该县及时做好竣(交)工验收工作,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按照广东省下达给阳西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要求,该县近年来已全面实现砂土路清零改造近400公里。 在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同时,阳西县着力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体系建设。按照“一路一长”的要求,在全县农村公路通过推行“路长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确保“四好农村路”不脱管、管得好。 作为“中国调味品之都”,阳西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渔业资源禀赋,盛产许多特色农产品。为了让“阳西味道”飘香海内外,农村物流渠道畅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为此,阳西县在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积极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程村镇素有“中国蚝乡”的美誉,红光村则是程村蚝的主要产区之一。记者在进村公路上看到,一辆辆载满生蚝的货车穿梭而过,运出去的不仅仅是一箱箱优质生蚝,更是当地蚝农致富奔康的希望所在。 有着几百年养蚝历史的红光村,如今有七成以上的村民都从事养蚝业,而Y706公路则是该村进出的必经通道。据不完全统计,一年至少有2000趟大型货运车从红光村经过,但以前由于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许多采购商都不愿意进村。“因为运输的大货车很难进出,所以运输成本高了,销售商就不愿意过来。”红光村生蚝养殖户谢伯说道。 以改造升级“四好农村路”为契机,Y706公路红光村路段被拓宽至6米,全长5.567公里的改造工程串联起省道S542线,使村民和采购商的进出更方便快捷。“现在村里的生蚝不愁销路,我们蚝农的信心也更强了,村里人都愿意投资养蚝,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谢伯说道。 “‘四好农村路’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我们要积极做好镇村的宣传发动工作,主动取得群众支持和配合,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村公路建设。”阳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改善,不仅农产品物流更畅通,阳西各地的田园综合体、生态文旅小镇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也更加红火。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随着一年一度的初伏即将来临,酷热难耐的三伏天将开启序幕。面对“热如汤”的炎炎夏日,来海滨消暑再好不过了,“山海阳西”成为很多人首选的消夏避暑胜地。 沙扒镇月亮湾沙白水清,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随着暑期的到来,当地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也日趋火爆。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特别是自驾游群体的旅游出行需要,阳西县自今年6月初以来,启动省道S282线“白改黑”提质改造工程,旨在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环境,助力当地旅游事业发展。据了解,省道S282线路段“白改黑”提质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新墟镇高速出口处,终点至沙扒镇月亮湾转盘处,改造路线全长约20公里,总投资约8100万元。“工程保持原有路面宽度不变,对路面进行升级改造,铺设沥青并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标线。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7月25日可全面完工。”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毅说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省道S282线路已采取单边通行,改造后的“白改黑”路面不仅平整,而且行车十分安静。“以前这里都是水泥路面,开车会有一点颠簸。现在改造成了沥青路,车子跑起来也舒服,以后我们来沙扒旅游就更方便了!”游客黄先生说道。 据了解,广东省滨海旅游公路在阳西境内也设置了重要的交通节点,为该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阳西县在通往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公路沿线和交通节点,均设置旅游交通标识导示牌,能够为游客提供明确指引。 乘坐公交车出行,曾经是许多阳西农村群众的期盼。为了补齐城乡交通网络短板,满足农村群众乘坐公交出行的迫切需要,阳西县近年来贯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城乡公交投入,织牢织密客运服务网。 目前,阳西县所有行政村已实现100%通客车,能够满足群众差异化出行需求。阳西县粤运朗日公司投入的客运车辆已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无缝、快捷衔接的客运网络,做到“镇镇有车站、村村通班车”。 在站场建设方面,阳西县投资超过8000万元,建设完成“县、镇、村”三级站场网络,其中县级枢纽站1个、镇级中枢站场7个、村级站场8个,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的站场网络全覆盖。近年来,该县新增12条农村客运线路,并推动36条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改造。 “我去禾塘村找朋友玩,现在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就到了,票价也便宜。”在阳西县汽车客运站,正在候车的乘客曾女士高兴地说。目前,阳西县8个镇均有客运车辆通达,粤运朗日公司采用不同大小的车型,在确保常态化线路的同时,还推出“天天班”“圩期班”“学生班”“旅游班”等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的差异化出行需求。 为了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及乡镇群众的日常乘车出行问题,阳西县交通运输局出台了《阳西县城范围内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以及乡镇群众免费接送方案》。从今年5月1日起,该县共开通29条乡镇群众免费接送公交线路,线路涉及8个镇的83个行政村。 “各线路逢周一至周五、圩日发车,各镇村的具体发车时间和线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县城范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凭身份证或老人证,免费乘坐公交车。”阳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今年2月下旬启动农村公路错车台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来,阳西县多措并举推进辖区内700公里农村公路的2100道错车台建设。截至3月底,阳西县错车台建设工作已顺利完成。 据了解,阳西县错车台设置采用“过渡段10米+有效长度20米+过渡段10米”的形式,旨在因地制宜、保持通视,每公里设置不小于3道。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增设波形梁护栏。 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错车台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该县交通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发挥协调指导作用,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按照市县要求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在建设错车台之前,上洋镇周新村以往村道仅为宽3.5米的单车道,两边都是荔枝园,没有错车台导致会车困难,给当地农产品“走出去”带来了很大制约。据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党员纷纷加入错车台的建设当中,并主动让出自家果树和土地,推进项目建设。 如今,周新村完成错车台建设后,不仅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助力了当地群众的农产品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