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财政资金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阳西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送审稿)

发布日期:2025-03-08 09:54:47   来源:阳西县财政局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2025年2月19日在阳西县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阳西县财政局局长  姚华球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阳西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县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阳西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取得新成效。总的来看,2024年是砥砺奋进、难中求成的一年,我县财政经受住了风险挑战,有力保障了全县大事要事,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快报数,下同)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累计完成105,9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8.11%,同比减收42,958万元,下降28.85%(剔除一次性矿产权出让收入的影响,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收8,091万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70,2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3.63%,同比增收710万元,增长1.02%;非税收入35,72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8.97%,同比减收43,668万元,下降55%(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收7,381万元,增长26.3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5,37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0,684万元、上年结余49,90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695万元、调入资金5,696万元,全年收入总计510,307万元。


  

  

   


  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09,8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53%,同比减支44,082万元(主要是由于减收且上级补助资金减少),下降9.71%。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818万元,同比减支3,753万元,下降8.06%;

  2.国防支出454万元,同比减支364万元,下降44.50%(因上级补助资金减少,相应支出减少);

  3.公共安全支出16,043万元,同比减支3,121万元,下降16.29%;

  4.教育支出74,032万元,同比减支23,864万元,下降24.38%;

  5.科学技术支出1,891万元,同比减支3,283万元,下降63.45%(因上级补助资金减少,相应支出减少);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635万元,同比减支2,864万元,下降33.70%;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500万元,同比增支1,630万元,增长2.07%;

  8.卫生健康支出53,662万元,同比减支8,446万元,下降13.60%;

  9.节能环保支出331万元,同比减支311万元,下降48.44%(因上级补助资金减少,相应支出减少);

  10.城乡社区支出8,513万元,同比增支2,695万元,增长46.32%;

  11.农林水支出69,854万元,同比减支1,894万元,下降2.64%;

  12.交通运输支出5,916万元,同比减支942万元,下降13.74%;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4万元,同比减支333万元,下降88.33%(因上级补助资金减少,相应支出减少);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36万元,同比增支75万元,增长8.71%;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999万元,同比减支491万元,下降14.07%;

  16.住房保障支出34,355万元,同比增支1,088万元,增长3.27%;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196万元,同比减支25万元,下降2.05%;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785万元,同比减支264万元,下降6.52%;

  19.债务付息支出6,819万元,同比增支408万元,增长6.36%;

  20.债务发行费支出19万元,同比减支19万元。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9,802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7,95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0,68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98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6,882万元,全年支出总计510,307万元,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30,390万元,完成调整的87.09%,同比减收43,592万元,下降58.9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39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9,428万元的86.3%,同比减收44,075万元,下降63.4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9,185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3,77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29,42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272,782万元。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7,6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71%,同比增支95,532万元,增长58.9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1,026万元,同比减支48,405万元,下降81.45%。加上债务还本支出7,331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26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265,20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7,58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600万元的67.17%,加上上年结转结余10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515万元。

  2024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5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791万元、上年结余13,38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40,1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42%。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本年支出25,403万元,本年收支结余1,388万元,累计滚存结余14,77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总计40,1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42%。

  (五)“三保”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三保”预算编制数277,614万元,支出277,614万元,支出进度100%。其中:“保工资”,预算编制数为178,170万元,支出178,170万元,支出进度为100%;“保运转”,预算编制数为6,982万元,支出6,982万元,支出进度100%;“保基本民生”,预算编制数为92,462万元,支出92,462万元,支出进度为100%。均已按时足额保障到位。

  (六)地方政府债券情况

  1.基本情况

  2024年度我县新增专项债券收入224,900万元,安排用于乡村振兴、水利建设、市政道路建设、医疗教育等30个项目支出。

  2.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预计2024年债务限额879,87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04,972万元,专项债务674,907万元。

  2024年末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877,04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204,94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672,094万元。按债券和非债券形式划分,政府债券余额为850,741万元,非债券存量债务为26,300万元。

  3.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情况

  按照偿债计划,我县2024年偿还政府债券本息50,24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20,684万元、付息6,819万元;专项债券还本7,331万元、付息15,413万元。

  目前我县政府债务总体控制在适当的规模,没有突破债务限额。

  (七)2024年主要财政政策落实及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1.强基固本抓管理,不遗余力促发展

  面对财政紧平衡态势,综合从挖税收、盘资源、谋债券、减支出等多方入手开源节流,突出资金统筹,促进预算平衡。

  一是聚焦全年目标任务抓收入。强化“一盘棋”统筹,明确各征收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做到应收尽收。多措并举培财源,全力支持县在面向绿色能源、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实施招商引资奖励、招才引智等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扶持,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总部经济企业来我县落户纳税,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二是坚持将控支与增收保平衡放在同等地位。突出资金统筹促预算平衡,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护好盘子”谋好项目,推进管理效益双提升。

  三是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和财政资金。坚持把盘活资产资源作为抓经济促发展增收入的突破口,抓好抓实资产资源类收入。摸清家底、做好统筹,引导国有企业参与盘活国有资产,着力实现政府资产资源盘活和国有企业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严格执行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全年共收回存量资金1.46亿元,优先用于“三保”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支出。

  四是持续紧抓政策机遇向上争取资金。2024年向上争取资金共53.95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运行压力。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1.46亿元,有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共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2.49亿元,弥补财力不足,涵盖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农林水利、教育等领域,推动了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效。

  2.聚力统筹调控,齐心协力保底线

  强化底线思维,严守“三保”、债务风险、财经纪律三大底线,以实际行动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全力推动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以财政新作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是严守“三保”底线。将“三保”资金足额编列预算,坚持把保障“三保”摆在财政支出优先位置,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277,614万元,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保证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正常运转,能够高效地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从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是严守债务风险底线。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增收节支,促进财政收入增量提质。2024年债券应付本息50,247万元按时足额偿还,牢牢把控政府债务偿债风险。截至2024年末,我县一般债务余额和专项债务余额均控制在限额之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严守财经纪律底线。坚决守牢资金使用安全防线,守好“钱袋子”。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定期开展年度会计信息质量及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推动各部门单位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

  3.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尽心尽力办实事

  坚持民生财政根本属性,全年民生领域支出33.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92%,持续加大普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落细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500万元,实现应保尽保,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共13,727万元;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发放老年人福利补贴536万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和服务补助878万元。

  二是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2024年教育支出74,032万元,重点涵盖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等诸多方面。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9,324万元,保障了县第二批公办幼儿园建设、县育才小学建设、县奋兴中学改扩建等项目的顺利实施;落实好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发放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资金共1,764万元;按规定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山区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4年拨付卫生健康类保民生资金3,823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指导、预防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深化医共体改革为方向,全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733万元,支持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改善提升基层就医条件。

  四是持续改善县域人居环境建设。2024年投入2,609万元,加快补齐县城育才路北段、湖景北路、御景南路等道路建设;投入12,042万元,推进供水、排水、污水管网建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投入住房保障支出34,355万元,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投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635万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4.履行要素保障职责,竭尽全力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始终以头号工程力度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更好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阳西县财政局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若干财政支持政策》,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统筹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用于县镇村建设,有力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挖掘利用好各镇资源优势,推动实现产业兴旺。

  二是坚持重点任务保障。全面对标要求,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及十项重点任务,按照具体项目细化财政资金安排,2024年我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资金支出35.69亿元,用于支持有关项目实施,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部署都有保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坚实的资金要素保障。投入15,159万元,支持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投入3,954万元,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投入4,020万元,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投入7,956万元,支持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投入2,578万元,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纾企困。持续实施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退税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直达资金在惠企利民工作中重要支撑作用,全年累计完成直达资金支出94,241万元;持续优化政府采购管理,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2024年全县项目采购总中标总金额10,864万元,其中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中标金额10,705万元,占采购总规模的98%。

  四是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参与县镇村建设。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引导企业参与优质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寻求与央企、省企、市属国有企业合作,大力盘活国有资产,加强银企合作,拓展企业投融资,促进企业发展。

  五是激发乡镇争先创优新动能。出台《阳西县关于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修订)》,充分调动乡镇谋划收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激励镇村发展。为加快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抓好财政体制改革,同心协力补短板

  一是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加强对财政业务流程的风险防控,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财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依托“数字财政”系统动态把握资金支出进度,规范预算执行,促进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安全高效使用。

  二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以“零”为基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以可用财力为基础,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科学合理安排预算,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领域,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三是深化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强化绩效管理的导向性和刚性约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和24个项目实施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13.58亿元。将评价结果及发现问题反馈至预算单位,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把更多的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八)2024年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持续增收乏力。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县经济增长不如预期,且我县税源基础薄弱,总量偏小、结构单一,其他财源培育短期难以见效,加之土地出让收入不理想,可统筹财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执行。

  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任务日益繁重,“三保”、债务还本付息、民生保障政策性提标等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预算平衡压力大,国库资金调度在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的情况下,在其他支出方面压力剧增。

  三是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有待深化。部分项目绩效目标的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绩效评价结果未有效运用,一些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拿出务实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2025年预算编制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及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预算编制与财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工作相衔接,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安排财政收支规模,统筹用好新增债券,强化中央和省、市、县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实施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落实落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调整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腾出资金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点任务。坚持规范管理,优先安排“三保”、债券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源头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落实“先定事项再议经费、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支出”要求,巩固年初预算到位率,压实财政收支责任,强化资金分配激励导向,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根据经济形势,综合考虑区域税源特点等因素,预计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9,724万元,比2024年收入实绩105,950万元增加13,774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75,139万元,同比增长7%;非税收入44,585万元,同比增长24.7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4,292万元,上年结余36,882万元,调入资金18,2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98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为444,082万元。


  

  

   


  总支出相应安排444,082万元,其中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3,934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8,148万元。

  同时,为坚决压实“三保”主体责任,我县将“三保”所需资金足额纳入年度预算,共安排资金290,918.9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预算安排98,109.9万元、“保工资”预算安排185,282.7万元、“保运转”预算安排7,526.3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预计2025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8,969万元,其

  总支出相应安排444,082万元,其中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5,934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8,148万元。

  同时,为坚决压实“三保”主体责任,我县将“三保”所需资金足额纳入年度预算,共安排资金290,918.9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预算安排98,109.9万元、“保工资”预算安排185,282.7万元、“保运转”预算安排7,526.3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预计2025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8,96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3,01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543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61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620 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8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75万元。加上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2,42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8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5,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计为143,980万元。

  总支出相应安排143,98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预计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75万元,其中利润收入754万元;股利、股息收入403万元;转移支付收入8万元,上年结转10万元。

  支出相应安排1175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预计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400万元,上年结余14,77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预计42,174万元。预计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378万元,收支结余2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4,796万元。

  (六)2025年全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前已安排资金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2025年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经批准前,提前安排必须支付的部门支出共71,08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0,654万元和项目支出30,431万元。

  三、完成2025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持续加强调控能力,确保财政可持续运行

  一是充分预估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挑战,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与相关部门会商协作,抓好各项收入的分析和调度,聚焦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努力挖潜增收,合理确定202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13%。

  二是强化“四本预算”的统筹衔接,大力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将部门取得的所有收入全部编入预算并合理安排支出。组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国债等资金支持,抢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等重大政策机遇,为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办好更多的民生实事和发展大事。

  三是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充分挖掘闲置资产发展潜能,盘活矿产、水田指标、河砂等自然资源,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管理,促进国有资产资源保值增值。进一步细化资产清查台账,确保资产盘活收入按规定及时上缴国库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点支出保障

  一是落实“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要求。科学精准、编细编实编具体2025年预算,加强部门对接交流,精打细算支出明细,厉行节约开展各项工作。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规范调剂行为,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能压则压、能调则调、能减则减,腾出更多财政资源保重点、补短板。由于财力不足,2025年预算编排对应压减刚性支出1.25亿元,预算执行实现增收将优先保障压减的刚性支出。

  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坚持以收定支原则,不超越财力实际安排支出预算,按轻重缓急分级依次安排预算,把年初预算安排的全部项目按“三保”,还本付息,中央、省、市考核和整改督办等进行分类,优先保障“三保”和刚性支出,综合平衡确定其他项目资金支出总额,财政资金安排向大事集聚,推进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落实落地。

  三是确保财政资金高效统筹。积极统筹整合债券、涉农及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盘活各类资金,继续抓好新增政府债券申报、发行、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快涉农资金支出,做好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分配工作,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民生实事落地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聚焦民生关切。继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标。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力度。配合保障就业补贴资金发放,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支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巩固消费回暖势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四)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担牢防范重大风险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依法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完善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二是加强财政库款统计分析和形势研判,及时掌握库款情况,结合支出实际合理预判资金需求,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财政国库资金,积极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三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2025年全县预计安排债券还本付息支出28,950万元,按期落实偿还计划。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控制超财力上项目。加强债务风险和财政运行情况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通过一揽子化债政策,减轻财政压力,形成化债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五)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构建信息一体化平台。运用好“数字财政”建设系统新成果,对所有项目支出实行线上全程动态跟踪监测。严格落实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要求,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防范财政资金流失和滥用等风险。积极通过政府采购网对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通过资产管理模块实现资产信息的全面动态监管。

  二是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推动构建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全面提升监管绩效,积极探索推进财政“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协同开展、双向发力,绩效评价侧重于项目的产出和效益,监督检查侧重于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执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是积极探索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县与乡镇间的财政关系,明晰县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基建投资和转移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方面对各镇给予支持,着力解决乡镇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不断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全面助力我县创收增量。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县财政部门在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克服减收增支等不利因素影响,情系民生、强化要素保障,各项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也离不开全县上下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和充分理解。

  新的一年,既是充满挑战的征程,也是满载希望的旅途,做好财政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新的目标任务。

  附件:1.阳西县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草案)

  2.阳西县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

  3.阳西县2025年部门预算(草案)

  名词解释

  1.零基预算:具体指年度预算编制不受以往年度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内容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开支标准,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方面,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式。

  2.年初预算到位率:各部门和单位年初预算细化落实到可执行项目的比例,反映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预算批准后的执行效率。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4.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按照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其中:一般债券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专项债券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

  5.“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公务接待的经费。
    6.“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2025年阳西县政府预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