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策解读

解读《阳西县2021行动方案》系列报道①丨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

发布日期:2019-05-09 15:59:20   来源:南方+    阅读:-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编者按:

阳江市阳西县,瞰海、傍山、沐泉、茂林、拥湖。除了山海资源,该县还拥有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小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蚝乡等多张响当当的国家级名片。

随着江湛铁路等一系列重点交通设施的建成,以及广湛客运高铁的即将动工建设等重大利好,阳西将融入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区三个区域的“1小时经济圈”,成为了粤西乃至广东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其巨大的溢出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将有力地推动周边地区的蓬勃发展,阳西一定要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大湾区西拓的直接腹地,联结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的重要枢纽,阳西面临的机遇和获得的发展机会不可估量。”谈到未来阳西的发展,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说。

机遇如何把握,工作新局面如何开创?3月21日,阳西县召开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阳西县2021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描绘了阳西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的宏伟目标。

《方案》明确了接下来三年阳西的重点行动任务,以“优城区、扩园区、改景区和强基层、补基础、保基本”三区三基为着力点,以“创城、振村,招商、提质,治污、扫黑,强基、惠民”八大行动为具体抓手,全面谋划推动新时代阳西改革发展。对这一指导阳西各方面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即日起,“南方+”将推出八篇系列报道,围绕八大行动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八大行动之创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

策划:张文秀 杨世华

撰文:全媒体记者/刘阳  杨世华   特约通讯员/张文秀 姬淼森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40项考核指标,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涉及148项内容,广东省园林县城具体标准有13条,广东省卫生县城对城市卫生有细致的标准......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是阳西县上下夙兴夜寐、孜孜以求的目标。该县在《阳西2021方案》中将创城行动排在八大行动首位,并全面启动实施国家森林城市、省县级文明城市、省园林县城和省卫生县城同创战略。 

做好“四城“同创,改善城市环境,优化民生福祉

“四城”同创的背后,是数百条考核指标,涉及到一个城市的人居卫生环境、城市森林网络、城市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有各种详细数据标准和行动准则,这几百条指标也成为了阳西创城行动的具体数字支撑和努力方向。

而这具体数据的背后,是创卫“十大工程”,是一座座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一个个森林公园、一场场气氛浓烈的宣传活动,一支支辛勤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表示,“四城”同创对阳西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四城同创”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优化民生福祉。

推进“五道”联建,打通县域“脉络”

如果区位优势是一个城市的天资、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功力,域内交通就是一个城市的脉络。没有通畅的县域交通,自身的资源就无法得到发掘,优势就无从谈起。

因此,阳西要实现与大湾区的无缝对接,发掘自身潜力,全面打通自身“脉络”——域内道路的意义至关重要。

只有扎实推进域内交通建设,阳西丰富的温泉、海岛、沙滩、人文、乡村等优质旅游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才能推动古驿道、古村落、古建筑活化利用,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的建设。因此,《方案》明确提出阳西将全面推进“五道”联建,打造红色风景道、黄色快行道、蓝色滨水道、绿色慢行道、紫色古驿道。

根据《方案》,红色风景道方面,阳西将启动广东滨海景观公路溪头至沙扒段建设,在S282、S278、X604、X605、X747道路沿线建设一批特色公路驿站、滨海栈道、景观亭台,打造一批旅游景观公路;黄色快行道方面,打通湖景南路、宋康路西段、工业西路、体育路、育才路及教育北路、湖景北路、莲塘路、育才路(北段)、兴华西路等9条断头路,升级改造县城迎宾大道、西湖路、东片区路网等一批道路,加快省道S278、S541、S278至阳西高铁站、国道G228(原325国道)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国道G228至阳西高铁站连接线、产业园5、6期丹霄路延长线等道路建设;蓝色滨水道方面,结合中小河流治理、万里碧道工程建设,优化河堤、海堤、联围等工程设计,兼顾防洪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打造织篢河、三甲河、马山河等一批滨水休闲道;绿色慢行道方面,实施人民大道、向阳路、教育路、明珠路、广场路、西湖北路、国道G228县城段道路、湖景路等6条路微改造提升工程和迎宾大道、西湖路、宋康路、育才路和教育北路、兴华路、情侣路8条路整体改造提升工程,规划设计自行车道、步行道、生态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省道S278织篢至塘口绿道、塘口桐油山绿道、上洋古屋至文笔塔绿道以及龙高岭绿道。紫色古驿道方面,制定肇雷古驿道阳西段及沿线村镇提升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20公里阳西古驿道示范段建设,谋划第二、三期古驿道建设。

可以看出,三年后,随着“五道”建设的赋能,阳西将进一步强化高铁枢纽的窗口作用,县域高快速网络得到极大完善,域内滨海景观公路的旅游带动力得到不断提升,阳西的区位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山海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宜居宜夜宜游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座与粤港澳大湾区无缝链接的滨海新城将屹立在粤西大地。

实施“六化”提升,全面提高阳西城市品位和形象

为了全面提升阳西的城市建设水平,重点突破难点,让阳西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确保全面完成“四城“同创的各项指标,创城行动把“六化”提升作为了重点。

“六化”分别是优化、绿化、亮化、美化、黑化和净化,包括了卫生和交通管理优化、环境绿化、夜景亮化、城市形象美化、路面硬底化、净化市容和空气等内容。

如果说“四城”同创代表了阳西完成各项考核,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决心,“六化”代表了阳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努力完善不足,高标准要求自己,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信心。

推进对外交通网络,融入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区“1小时经济圈”

作为大湾区向西联结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为阳江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而阳西则是阳江向西联结的重要途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推进,其巨大的辐射溢出效应将给阳西带来的更多人才流、资金流等,并将成为众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标的,从而有力地推动阳西的蓬勃发展。阳西作为大湾区西拓的直接腹地,联结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的重要枢纽,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主动融入大湾区的建设,事关阳西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其关键之一在于主动推进对外交通网络,因此,阳西将积极谋划推进现代化对外交通网络作为创城行动的重要内容。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阳西将全力配合省、市推进广湛高铁阳西段、阳江港丰头片区、滨海景观公路和阳江港跨海大桥“一港一路一桥”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推进G15沈海高速公路阳西段改扩建,谋划云浮(郁南)至阳西高速公路建设和赣深铁路向阳西延伸,如此,阳西将全面融入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区三个区域的“1小时经济圈”,成为粤西乃至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